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介孔材料的历程 | 第10-12页 |
·介孔材料的机理和方法 | 第12-14页 |
·合成机理 | 第12-13页 |
·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介孔材料的改性 | 第14-17页 |
·形貌控制 | 第14-15页 |
·孔径调节 | 第15-16页 |
·水热稳定性提高 | 第16-17页 |
·杂原子 MCM-41 的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7页 |
·模板离子交换法 | 第17-18页 |
·直接室温合成法 | 第18页 |
·其它合成法 | 第18页 |
·杂原子 MCM-41 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8-21页 |
·酸碱催化 | 第18-19页 |
·氧化还原催化 | 第19-21页 |
·环境催化 | 第21页 |
·Fe-MCM-41 介孔材料的简述 | 第21-2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4-25页 |
·表征和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2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 第25页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5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5-26页 |
·紫外漫反射分析 | 第26页 |
·ICP 测试 | 第26页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室温合成法制备介孔Fe-MCM-41 纳米粒子 | 第26-28页 |
·后合成法制备介孔 Fe-MCM-41 纳米粒子 | 第28页 |
·苯酚羟基化的实验过程 | 第28页 |
·傅克烷基化的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第3章 介孔Fe-MCM-41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9-51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室温合成法合成样品的结果与讨论 | 第30-45页 |
·改变氯化铁量的样品的表征 | 第30-37页 |
·改变氢氧化钠量的样品的表征 | 第37-42页 |
·改变CTAB 量的样品的表征 | 第42-43页 |
·铁源为硝酸铁的样品的表征 | 第43-45页 |
·后合成法合成样品的表征 | 第45-49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5-46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 第46-47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7-48页 |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 第48-49页 |
·紫外漫反射(UV-vis)光谱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介孔Fe-MCM-41 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1-60页 |
·引言 | 第51页 |
·苯酚羟基化结果和讨论 | 第51-58页 |
·催化条件的选择 | 第51-53页 |
·室温合成法的样品的颗粒尺寸对苯酚羟基化的影响 | 第53-56页 |
·后合成法合成样品的颗粒尺寸对苯酚羟基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第57页 |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 第57-58页 |
·傅克烷基化结果和讨论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