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概述及发展历程回顾 | 第12-13页 |
·深远海域超大型浮式结构模块形式研究 | 第13-15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动力响应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基于水弹性理论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忽略水弹性效应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浮体及多浮体系统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连接构件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相邻模块间连接形式 | 第21-22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连接构件设计 | 第22-23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连接构件约束荷载计算模型 | 第23-24页 |
·超大型浮式结构“模块-连接构件”动力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MOB连接构件时域动力特性理论研究 | 第28-89页 |
·研究思路及坐标系定义 | 第28-36页 |
·研究思路 | 第28-32页 |
·坐标系定义 | 第32-36页 |
·水动力学计算参数理论推导 | 第36-46页 |
·结构质量矩阵[M_s] | 第36页 |
·结构附加质量矩阵[M_f] | 第36-42页 |
·阻尼系数矩阵[C_f] | 第42-43页 |
·静恢复力系数矩阵[K_f] | 第43-46页 |
·波浪激励力{F_W} | 第46-59页 |
·Morison方程 | 第47-48页 |
·修正后的浮体Morison方程 | 第48-49页 |
·MOB结构各构件波浪荷载计算 | 第49-50页 |
·不规则波浪场模拟 | 第50-54页 |
·MOB波浪激励力 | 第54-58页 |
·波浪激励力矩阵 | 第58-59页 |
·弹性连接构件约束荷载 | 第59-69页 |
·MOB单模块因平动(三荡)导致弹性连接构件的位移 | 第59-60页 |
·MOB单模块因转动(三摇)导致弹性连接构件的位移 | 第60-64页 |
·弹性连接构件的相对位移 | 第64-66页 |
·弹性连接构件的约束荷载计算 | 第66-68页 |
·弹性连接构件的约束荷载矩阵 | 第68-69页 |
·MOB连接构件时域动力特性分析 | 第69-87页 |
·六个自由度运动方向上MOB模块动力学平衡常微分方程组 | 第69-75页 |
·求解动力学常微分方程组 | 第75-82页 |
·MOB相邻两模块间弹性连接构件约束荷载 | 第82-86页 |
·算法流程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三章 MOB连接构件时域动力特性实例分析 | 第89-124页 |
·概述 | 第89页 |
·MOB单模块原型设计 | 第89-90页 |
·MOB相邻两模块弹性连接构件计算参数 | 第90-92页 |
·不规则波浪场模拟 | 第92-95页 |
·各级海况条件下波浪统计参数 | 第93页 |
·波浪谱 | 第93-94页 |
·模拟不规则波 | 第94-95页 |
·MOB各模块水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95-104页 |
·结构质量 | 第95-96页 |
·结构附加质量 | 第96-100页 |
·阻尼系数 | 第100-101页 |
·静恢复力系数 | 第101-104页 |
·波浪激励力 | 第104-109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1的波浪激励荷载-历时关系 | 第104-107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1最大波浪激励力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107-108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1、M_2、M_3最大波浪激励荷载关系 | 第108-109页 |
·MOB各模块时域动力响应分析 | 第109-117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2、M_3的位移-历时关系 | 第109-113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2、M_3最大位移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113-115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1、M_2、M_3最大动力响应位移及转角 | 第115-117页 |
·弹性连接构件约束荷载时域动力特性分析验证 | 第117-122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C_1、C_3约束荷载-历时关系 | 第117-119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C_1、C_3最大约束荷载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119-120页 |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C_1~C_4的最大约束荷载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四章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OB模块动力响应分析 | 第124-139页 |
·概述 | 第124页 |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OB连接构件刚度 | 第124-125页 |
·高等级海况 | 第124页 |
·MOB连接构件刚度 | 第124-125页 |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_1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125-128页 |
·SS6条件下 | 第125-126页 |
·SS7条件下 | 第126-127页 |
·SS8条件下 | 第127-128页 |
·不同海况条件下MOB模块最大动力响应位移及转角对比 | 第128-131页 |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C_1、C_3约束荷载 | 第131-135页 |
·SS6条件下 | 第131-132页 |
·SS7条件下 | 第132-133页 |
·SS8条件下 | 第133-135页 |
·不同海况条件下连接构件最大约束荷载对比 | 第13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五章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OB连接构件优化设计 | 第139-174页 |
·概述 | 第139页 |
·MOB连接构件刚度优化设计 | 第139-166页 |
·连接构件刚度优化设计思路 | 第139-140页 |
·SS6、SS7、SS8条件下MOB连接构件刚度优化设计 | 第140-150页 |
·MOB连接构件优化刚度计算结果及相互对比 | 第150-160页 |
·MOB连接构件最优刚度计算结果及相互对比 | 第160-166页 |
·MOB连接构件安装位置优化设计 | 第166-172页 |
·MOB连接构件安装位置 | 第166-167页 |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OB连接构件安装位置优化设计结果 | 第16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74-18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74-180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1页 |
附录A:求解MOB连接构件时域动力特性数值计算程序代码 | 第191-205页 |
A.1 海况模拟程序代码 | 第191-192页 |
A.2 输入MOB模块及弹性连接构件的基本参数程序代码 | 第192-193页 |
A.3 附加质量计算程序代码 | 第193-195页 |
A.4 静恢复力系数计算程序代码 | 第195-196页 |
A.5 波浪激励力计算程序代码 | 第196-202页 |
A.6 运用Runge-Kutta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程序代码 | 第202-203页 |
A.7 相邻两模块连接构件约束荷载计算代码 | 第203-205页 |
附录B:MOB结构M_2、M_3水动力学参数及波浪激励力计算结果 | 第205-219页 |
B.1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2、M_3附加质量及其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205-210页 |
B.2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2、M_3静恢复力系数及其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210-213页 |
B.3 不同浪向角条件下M_2、M_3波浪激励力及其与文献结果对比 | 第213-219页 |
附录C:MOB结构中M_1动力响应位移和转角 | 第219-221页 |
附录D:弹性连接构件C_2、C_4约束荷载计算结果 | 第221-223页 |
附录E: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_2、M_3动力响应位移和转角 | 第223-233页 |
E.1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_2动力响应位移和转角 | 第223-226页 |
E.1.1 SS6条件下 | 第223-224页 |
E.1.2 SS7条件下 | 第224-225页 |
E.1.3 SS8条件下 | 第225-226页 |
E.2 高等级海况条件下M_3动力响应位移和转角 | 第226-229页 |
E.2.1 SS6条件下 | 第226-227页 |
E.2.2 SS7条件下 | 第227-228页 |
E.2.3 SS8条件下 | 第228-229页 |
E.3 不同海况条件下M_2动力响应位移及转角对比 | 第229-230页 |
E.4 不同海况条件下M_3动力响应位移及转角对比 | 第230-231页 |
E.5 SS7、SS8条件下M_1~M_3最大动力响应位移对比 | 第231-233页 |
附录F:高等级海况条件下C_2、C_4约束荷载 | 第233-239页 |
F.1 SS6条件下 | 第233-234页 |
F.2 SS7条件下 | 第234-235页 |
F.3 SS8条件下 | 第235-236页 |
F.4 不同海况条件下C_2、C_4最大约束荷载对比 | 第236-237页 |
F.5 SS7、SS8条件下C_2~C_4最大约束荷载对比 | 第237-239页 |
附录G:C_2、C_4最大对数化约束荷载及相对位移 | 第239-245页 |
G.1 SS6条件下 | 第239-241页 |
G.2 SS7条件下 | 第241-243页 |
G.3 SS8条件下 | 第243-245页 |
附录H:C_2、C_4在K_1~K_6、KO时的最大约束荷载及相对位移对比 | 第245-251页 |
H.1 SS6条件下 | 第245-247页 |
H.2 SS7条件下 | 第247-249页 |
H.3 SS8条件下 | 第249-251页 |
附录I:C_2、C_4在KO、KO_ZY-1、KO_ZY-2 时的最大约束荷载及相对位移对比 | 第251-253页 |
附录J:C_2、C_4在不同安装位置时的最大约束荷载及相对位移 | 第253-259页 |
J.1 SS6条件下 | 第253-255页 |
J.2 SS7条件下 | 第255-257页 |
J.3 SS8条件下 | 第257-25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259-263页 |
一、发表论文 | 第259-261页 |
二、授权专利 | 第261页 |
三、科研项目 | 第261-262页 |
四、工程项目 | 第262-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