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深部高应力巷道锚杆支护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深部巷道围岩力学变形机制第13-14页
     ·深井矿压理论及围岩控制技术第14-16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18-30页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第18-19页
   ·深部巷道发生大变形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原岩应力水平第19页
     ·支护方式和强度第19页
     ·围岩力学特征第19-20页
     ·现场施工手段第20页
   ·围岩大变形的破坏机理分析第20-21页
   ·围岩稳定性力学分析第21-28页
     ·建立力学计算模型第22-24页
     ·应变软化区的应力和位移第24-26页
     ·残余变形区的应力和位移第26-27页
     ·应变软化区和残余变形区的半径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深部巷道锚杆支护优化设计第30-54页
   ·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第30-32页
     ·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设计建议第30-31页
     ·支护设计方法第31-32页
   ·不同方案下锚杆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第32-35页
     ·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第33页
     ·不同锚杆长度,锚杆直径,锚杆间排距,锚杆预紧力的支护效果第33-35页
   ·正交数值计算的试验方案第35-48页
     ·试验因素与设计水平第35-38页
     ·正交数值试验计算结果第38-40页
     ·极差分析第40-45页
     ·回归分析第45-46页
     ·高强预应力让压锚杆第46-47页
     ·锚杆支护方案确定第47-48页
   ·高强预应力让压锚杆让压点的确定第48-51页
     ·无让压管时顶板下沉量与锚杆轴力的关系图第49页
     ·顶板下沉量与锚杆轴力的关系图(让压点为 60KN)第49-50页
     ·顶板下沉量与锚杆轴力的关系图(让压点为 100KN)第50-51页
     ·顶板下沉量与锚杆轴力的关系图(让压点为 150KN)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高应力巷道锚杆支护数值分析第54-66页
   ·煤层顶底板赋存特征第54-55页
   ·巷道模型建立和模拟方案设计第55-57页
     ·建立巷道三维模型第55-56页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第56-57页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57-64页
     ·方案一和方案二围岩位移量及应力分布情况对比第57-59页
       ·围岩垂直应力分布对比第57-58页
       ·围岩垂直位移分布对比第58-59页
     ·模拟方案二掘进过程中不同阶段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变化第59-61页
     ·模拟方案二掘进过程中不同阶段巷道围岩垂直位移变化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工程实践第66-78页
   ·工程地质概况第66-69页
   ·支护方案设计第69-71页
     ·巷道断面设计第69页
     ·支护参数设计第69-71页
       ·顶板锚杆设计参数第70页
       ·两帮锚杆设计参数第70页
       ·特殊地段支护设计参数第70-71页
   ·支护工艺第71-72页
     ·工艺流程第71页
     ·锚杆、锚索安装要求第71-72页
       ·安装顶板锚杆第71页
       ·安装帮锚杆第71-72页
       ·安装顶板锚索第72页
       ·锚网支护技术要求第72页
   ·支护效果监测与分析第72-77页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第72-73页
     ·锚杆受力监测第73页
     ·监测结果分析第73-77页
       ·巷道表面位移变化第73-75页
       ·锚杆锚固力变化分析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主要结论第78-79页
   ·研究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变频主通风机性能及噪声实验研究
下一篇:深部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