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15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 ·实验动物和方法 | 第16-18页 |
| ·动物选择及分组 | 第16页 |
| ·动物模型制作 | 第16-17页 |
| ·给药 | 第17页 |
| ·饲养 | 第17页 |
| ·伤后采血 | 第17-18页 |
| ·采集心脏标本 | 第18页 |
| ·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8-22页 |
| ·生存状况观察 | 第18页 |
| ·心肌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及观察 | 第18-19页 |
| ·心肌组织细胞上清液标本的制备 | 第19-20页 |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 Tn I、SOD、MDA及CT-1 水平 | 第20-22页 |
| ·血清、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II(Ang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 第22页 |
| ·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23-35页 |
| ·两组实验兔生存情况 | 第23页 |
| ·两组兔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 | 第23-25页 |
| ·各组试验兔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 第25-28页 |
| ·两组兔伤后第1天心肌病理改变 | 第25-26页 |
| ·两组兔伤后第3天心肌病理改变 | 第26页 |
| ·两组兔伤后第7天心肌病理改变 | 第26页 |
| ·两组兔伤后第14天心肌病理改变 | 第26-28页 |
| ·两组兔血清氧化-抗氧化性能指标变化 | 第28-30页 |
| ·各组试验兔血清缩血管活性物质(Ang II、CT-1)指标变化 | 第30-31页 |
| ·各组试验兔心肌组织缩血管活性物质指标变化 | 第31-32页 |
| ·两组试验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 第32-35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35-41页 |
|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临床意义及APS对其调控作用 | 第35-36页 |
| ·严重烫伤后兔心肌病理改变的特点及APS干预对受损心肌细胞恢复的影响 | 第36-37页 |
| ·APS对严重烫伤兔血清氧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Ang II和CT-1 对心肌损伤的影响及APS对二者的调节作用 | 第38-39页 |
| ·兔严重烫伤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APS对其的影响 | 第39-40页 |
| ·黄芪多糖保护严重烫伤兔心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 | 第40-4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图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 综述 | 第48-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