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及模型介绍 | 第17-28页 |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TE) | 第17页 |
·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PTE)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SE) | 第18页 |
·商业银行效率的一般测度方法 | 第18-24页 |
·参数方法 | 第18-19页 |
·非参数方法 | 第19-24页 |
·四阶段DEA模型 | 第24-26页 |
·第一阶段:用DEA模型测度商业银行效率 | 第24-25页 |
·第二阶段:用Tobit模型测算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5页 |
·第三阶段:对初始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调整 | 第25-26页 |
·第四阶段:用调整后的数据重新测度商业银行效率 | 第26页 |
·Bootstrap-DEA 方法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实证研究 | 第28-49页 |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商业银行样本选取 | 第28页 |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28-29页 |
·环境指标变量的选取 | 第29-30页 |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基于四阶段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第二阶段:Tobit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阶段及第四阶段:调整投入的DEA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基于Bootstrap-DEA法的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技术效率分析 | 第38-41页 |
·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41-44页 |
·规模效率分析 | 第44-46页 |
·不同方法下的商业银行效率排名比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49-57页 |
·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49-51页 |
·资产配置 | 第49-50页 |
·创新能力 | 第50页 |
·经营能力 | 第50页 |
·股权结构 | 第50页 |
·稳定性 | 第50-51页 |
·盈利能力 | 第51页 |
·公司治理 | 第51页 |
·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