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气固两相喷管流动 | 第17-26页 |
| ·平衡的喷管气固两相流 | 第17-19页 |
| ·气固两相冻结流 | 第19-20页 |
| ·气固两相近似等温流动 | 第20-25页 |
| ·气固两相流计算的基本模型 | 第20页 |
| ·气固两相近似等温流动喷管的推力特性 | 第20-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数值方法 | 第26-45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气固两相流动控制方程 | 第26-30页 |
| ·气固两相流动控制方程分量形式 | 第26-28页 |
| ·气固两相流动控制方程矢量形式 | 第28-29页 |
| ·气固两相流动层流及湍流模型 | 第29-30页 |
| ·数值格式和算法 | 第30-39页 |
| ·非结构化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方法 | 第31-32页 |
| ·梯度估计 | 第32-33页 |
| ·时间推进方法 | 第33-35页 |
| ·通量估计 | 第35-38页 |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8-39页 |
| ·网格自适应方法 | 第39-44页 |
| ·数据结构 | 第40-42页 |
| ·自适应的原则 | 第42页 |
| ·自适应过程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气固两相耦合系数选择及颗粒相壁面条件 | 第45-53页 |
| ·拖曳力系数及努赛尔数的选择 | 第45-49页 |
| ·不同拖曳力系数对气固两相流计算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不同努赛尔数对气固两相流计算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应用Lagrange思想处理颗粒相壁面条件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气固两相—维激波管问题 | 第53-63页 |
| ·单相气体激波管问题 | 第53-56页 |
| ·气固两相流激波管问题 | 第56-62页 |
| ·应用HLL格式求解颗粒相矢通量下的气固两相激波管问题 | 第56-60页 |
| ·应用Steger-Warming格式求解颗粒相矢通量下气固两相激波管问题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大负载比气固两相喷管参数特性数值研究 | 第63-95页 |
| ·喷管几何模型 | 第63-64页 |
| ·大负载比下气固两相流无粘模型研究 | 第64-83页 |
| ·应用HLL格式求解颗粒矢通量气固两相无粘模型 | 第64-74页 |
| ·应用Steger-Warming格式求解颗粒矢通量气固两相无粘模型 | 第74-83页 |
| ·大负载比下气固两相流层流与湍流模型研究 | 第83-89页 |
| ·大负载比下气固两相流无粘和层流模型对比 | 第83-84页 |
| ·大负载比下气固两相流无粘和湍流模型对比 | 第84-89页 |
| ·HLL与Steger-Warming格式应用于颗粒矢通量计算对比 | 第89-91页 |
| ·气固两相近似等温流喷管推力研究 | 第91-93页 |
| ·通道形状优化探讨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结论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