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 ·突发事件的研究 | 第16-18页 |
| ·重大事件的研究 | 第18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 | 第18-19页 |
| ·突发事件统计和预测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重大突发事件数据的获取 | 第21-26页 |
| ·EM-DAT数据库概述 | 第21-25页 |
| ·EM-DAT数据库收录数据标准 | 第21-22页 |
| ·数据库收录数据内容 | 第22-23页 |
| ·数据录入的程序和方法 | 第23-24页 |
| ·EM-DAT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其他数据来源介绍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全球重大突发事件规律研究 | 第26-36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分析 | 第26-30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类型总量分析 | 第26-27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类型年度趋势分析 | 第27-30页 |
| ·重大突发事件的分布区域分析 | 第30-34页 |
| ·重大突发事件总量区域分布分析 | 第30-31页 |
| ·重大突发事件分布区域的年度分析 | 第31-32页 |
| ·重大突发事件死亡率区域分析 | 第32-33页 |
| ·亿元GDP死亡率的区域分析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参照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对中国的启示 | 第36-46页 |
| ·重大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 ·基于GDP总量的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 ·基于人均GDP的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 第39-40页 |
| ·基于城市化水平的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中国 | 第40-42页 |
| ·墨西哥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 ·哥伦比亚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 第41-42页 |
| ·基于工业化水平的重大突发事件对中国的启示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中国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对策建议 | 第46-51页 |
| ·典型发达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第46-47页 |
| ·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第46页 |
| ·英国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第46-47页 |
| ·日本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第47页 |
| ·中国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 ·建立对不可防、不可控的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 第48-49页 |
| ·增强对可防、可控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监督 | 第49页 |
| ·加强危机意识及风险因素识别能力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本文结论 | 第51-52页 |
|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