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石对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影响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三氯乙烯的污染现状 | 第11页 |
| ·三氯乙烯的污染修复技术 | 第11-16页 |
| ·活性炭吸附法 | 第12页 |
| ·曝气吹脱法 | 第12页 |
| ·化学还原法 | 第12-13页 |
| ·化学氧化法 | 第13-14页 |
| ·电化学法 | 第14页 |
| ·光催化降解法 | 第14页 |
| ·好氧生物法 | 第14-15页 |
| ·厌氧生物法 | 第15-16页 |
| ·产乙烯脱卤拟球菌的来源及特性 | 第16-17页 |
| ·电气石的特性及其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电气石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电气石的特性 | 第18页 |
| ·电气石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电气石水体环境效应研究 | 第21-33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电气石对水体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 ·铁电气石对脱氯菌培养液性能的影响 | 第22页 |
| ·实验结果 | 第22-32页 |
| ·电气石材料的表征 | 第22-25页 |
| ·电气石对水体性能的影响 | 第25-30页 |
| ·铁电气石对脱氯菌培养液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3-43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三氯乙烯及其降解产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3页 |
| ·三氯乙烯及其降解产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4-35页 |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35页 |
| ·方法检出限实验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42页 |
| ·三氯乙烯及其降解产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页 |
| ·三氯乙烯及其降解产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39页 |
| ·精密度测定结果 | 第39页 |
| ·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 | 第39-41页 |
| ·方法检出限测定结果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脱氯菌对三氯乙烯降解特性的研究 | 第43-49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 ·微生物菌种的培养 | 第43页 |
| ·脱氯菌培养液的配制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三氯乙烯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44页 |
| ·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实验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 ·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的反应路径 | 第44-45页 |
| ·不同脱氯菌量对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甲醇对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电气石对脱氯菌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49-61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 ·微生物菌种的培养 | 第49页 |
| ·脱氯菌培养液的配制 | 第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三氯乙烯及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 ·脱氯菌降解三氯乙烯实验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60页 |
| ·不同条件下电气石对脱氯菌群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50-57页 |
| ·电气石对脱氯菌群降解性能影响的机制初探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