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6页 |
三、论文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概念介绍 | 第16-1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五、本文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天津市城市绿化管理发展概况 | 第20-26页 |
一、天津市城市绿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一) 初创阶段(1949年至1965年) | 第20页 |
(二) 跌宕缓慢式前进阶段(1966年至1979年) | 第20页 |
(三) 振作发展阶段(1980年至1990年) | 第20-21页 |
(四) 蓬勃发展阶段(1991年至2007年) | 第21页 |
(五) 快速飞跃式前进阶段(2008年至2013年) | 第21-22页 |
二、天津城市绿化管理的基本状况 | 第22-26页 |
(一) 管理部门设置 | 第22-24页 |
(二) 绿化行政管理机构工作任务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天津市城市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管理理念同生态城市发展不协调 | 第26-27页 |
(一) 重面子工程轻绿化生态效益 | 第26页 |
(二) 绿化总量不足且绿地结构不够合理 | 第26-27页 |
(三)重新建轻养管状况广泛存在 | 第27页 |
二、硬性管理手段缺乏 | 第27-29页 |
(一) 开发工程项目绿化指标不达标现象突出 | 第27-28页 |
(二) 经常出现占绿毁绿情况 | 第28页 |
(三) 绿地反复改造频繁 | 第28-29页 |
(四) 施工单位在承揽绿化工程中从业秩序混乱 | 第29页 |
三、管理依据不够健全 | 第29-30页 |
(一) 绿化规划不到位 | 第29-30页 |
(二) 部分绿化管理法规条款滞后 | 第30页 |
(三) 绿化工程造价缺乏依据 | 第30页 |
四、管理主体之间尚未形成合力 | 第30-32页 |
(一) 政府在绿化管理中的缺位 | 第30-31页 |
(二) 政出多门导致多头把关 | 第31页 |
(三)各城市建设职能部门配合不协调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天津市城市绿化管理问题的根源探析 | 第32-38页 |
一、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 第32-33页 |
(一) 绿化意识不足 | 第32页 |
(二) 绿化指标仍未纳入绩效考核 | 第32-33页 |
(三) 缺少专项资金拨款机制 | 第33页 |
二、管理方式过于僵化 | 第33-35页 |
(一) 权力性管理方式尚需规范 | 第33-34页 |
(二) 非权力性管理方式尚需强化 | 第34-35页 |
三、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第35-36页 |
(一) 绿化建设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决策评估 | 第35-36页 |
(二) 建设形式上体现“长官”意志 | 第36页 |
四、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五、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地区城市绿化管理经验和借鉴 | 第38-43页 |
一、国内典型城市绿化管理成功经验 | 第38-40页 |
(一) 上海市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38-39页 |
(二) 大连市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39页 |
(三) 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39-40页 |
二、国外典型城市绿化管理先进经验 | 第40-43页 |
(一) 新加坡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40-41页 |
(二) 美国加州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41-42页 |
(三) 英国伦敦城市绿化管理经验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天津市城市绿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3-55页 |
一、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 第43-45页 |
(一) 树立正确的政府政策导向 | 第43页 |
(二) 建立美丽天津的城市绿化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三) 由“依权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 | 第44页 |
(四) 行节约式城市绿化管理道路 | 第44-45页 |
二、完善绿化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 第45-47页 |
(一) 科学编制绿化总体规划 | 第45-46页 |
(二) 加快城市绿化法制建设 | 第46页 |
(三) 建立绿线管制制度 | 第46-47页 |
三、促进政府主导下多元管理主体协调发展 | 第47-49页 |
(一) 多元主体介绍 | 第47页 |
(二) 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 第47-48页 |
(三) 探索建立社会主体介入城市绿化的有效制度 | 第48-49页 |
四、优化绿化行政管理手段 | 第49-52页 |
(一) 规范权力性管理方式 | 第49-50页 |
(二) 强化非权力性管理方式 | 第50-52页 |
五、完善各项运行管理机制 | 第52-55页 |
(一) 建立公共决策咨询机制 | 第52页 |
(二) 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 | 第52-53页 |
(三) 理顺资金落实机制 | 第53-54页 |
(四) 遵循“三分建、七分养”的建养机制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