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0页 |
·野生动物与人工繁殖野生动物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我国野生动物繁育业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野生动物繁育业相关法律与政策 | 第12-13页 |
·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 第13-15页 |
2 繁育业与野生动物保护 | 第15-23页 |
·繁育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 | 第15-19页 |
·野生动物养殖(Wildlife farming) | 第15-16页 |
·减少偷猎 | 第15页 |
·提供各种野生动物产品 | 第15-16页 |
·替代非持续性狩猎和砍伐 | 第16页 |
·野生动物放牧(wildlife ranching) | 第16-18页 |
·促进栖息地保护 | 第16-17页 |
·利于发展狩猎 | 第17页 |
·保护牧场内的野生动植物 | 第17-18页 |
·野生动物圈养繁育(wildlife captive breeding) | 第18-19页 |
·保存珍稀物种 | 第18页 |
·野外放归与种群恢复 | 第18页 |
·科学研究 | 第18-19页 |
·繁育业存在的争议 | 第19-23页 |
·刺激消费者需求和非法偷猎 | 第19-20页 |
·创始种群的获得与野生动物洗白走私 | 第20页 |
·繁育业商业化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动物福利 | 第21页 |
·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 | 第21-22页 |
·保护物种的质疑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我国黑熊繁育业发展与资源保护 | 第23-28页 |
·我国黑熊野外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 第23-24页 |
·我国黑熊野外分布与数量 | 第23-24页 |
·野生黑熊保护措施 | 第24页 |
·我国黑熊繁育业概况 | 第24-27页 |
·黑熊繁育业的发展与现状 | 第24-26页 |
·黑熊繁育业相关管理政策 | 第26-27页 |
·熊产品的利用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公众对黑熊保护问题及繁育业发展态度调查 | 第28-61页 |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研究地点 | 第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调查时间 | 第29页 |
·抽样方法 | 第29-30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人口特征统计 | 第31-33页 |
·对熊胆的认识 | 第33-42页 |
·对熊胆主要用途认识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主要接触过的熊胆粉产品类型的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人工养殖熊胆粉获得方式认识的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熊胆粉可替代性认识的差异分析 | 第38-40页 |
·野生熊胆粉与养殖熊胆粉区别认识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公众对黑熊及其产品方面的法律认识程度 | 第42-45页 |
·公众对黑熊繁育业的态度 | 第45-47页 |
·公众对黑熊及产品法律认识程度与对黑熊繁育业态度的因子分析 | 第47-49页 |
·相关系数矩阵的统计检验 | 第47页 |
·因子的提取 | 第47-48页 |
·初始因子载荷和旋转因子载荷的选择 | 第48页 |
·因子的命名 | 第48-49页 |
·因子得分 | 第49页 |
·黑熊法律认识程度因子与繁育业态度因子的差异分析 | 第49-61页 |
·性别差异 | 第49-50页 |
·宗教信仰 | 第50-51页 |
·是否为素食者 | 第51-52页 |
·是否排斥动物产品 | 第52-53页 |
·是否为少数民族 | 第53-54页 |
·年龄 | 第54-55页 |
·教育程度 | 第55-58页 |
·月收入 | 第58-59页 |
·地区 | 第59-61页 |
5 讨论 | 第61-69页 |
·公众对黑熊保护及繁育业发展态度调查的讨论 | 第61-63页 |
·对熊胆的认识 | 第61-62页 |
·对黑熊及产品的法律认识 | 第62页 |
·对繁育业的态度 | 第62-63页 |
·对我国黑熊繁育业发展所面对争论的分析 | 第63-66页 |
·对野外种群的影响 | 第63-64页 |
·熊胆粉的合理利用 | 第64页 |
·熊胆粉的替代问题 | 第64-65页 |
·黑熊福利 | 第65-66页 |
·促进我国黑熊繁育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66-69页 |
·加强对野外黑熊种群监测,关注人兽冲突,控制偷猎 | 第66页 |
·进一步加强黑熊养殖场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企业 | 第66-67页 |
·重视黑熊福利 | 第67页 |
·推广黑熊产品标识化管理,维护合法市场 | 第67页 |
·加大企业正面宣传,还原养熊业真相 | 第67-68页 |
·关注极端保护组织诋毁性宣传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