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生活服务技术论文--饮食调制技术及设备论文--饮食设备与管理论文--厨房及设备论文

论中国汉式厨房的发展与演变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绪言第8-12页
 一、 研究的来源与目的第8页
 二、 研究的对象和范畴第8页
 三、 研究的现状与方法第8-10页
 四、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第10页
 五、 对“汉式厨房”的界定第10-12页
第一章 火的应用和厨房的起源第12-19页
 第一节 从生食到熟食第12-13页
  一、 火的使用第12页
  二、 火的巨大作用第12-13页
 第二节 以火塘为中心的住宅——厨房的起源第13-17页
  一、 篝火第13-14页
  二、 火塘的出现第14-15页
  三、 以火塘为中心的住宅——以传统民居中的火塘间为例第15-17页
   (一) 干栏式住宅第15页
   (二) 火塘间第15-16页
   (三) 火塘间所体现的综合功能厨房间第16-17页
 第三节 陶灶的产生和厨房的初步发展第17-19页
  一、 三脚架的出现和使用第17-18页
  二、 陶灶的产生第18页
  三、 灶居于居室一隅的住宅第18-19页
第二章 炊器的演变——从鼎食到釜食第19-27页
 第一节 陶制炊器第19-21页
  一、 生产力的发展和陶器的发明第19页
  二、 陶制炊器的种类第19-21页
   (一) 陶罐第19页
   (二) 陶釜第19页
   (三) 陶鼎第19-20页
   (四) 陶鬲第20页
   (五) 陶甑第20-21页
   (六) 陶甗第21页
 第二节 青铜炊器及用鼎制度第21-24页
  一、 青铜器的出现和青铜炊器第21-22页
  二、 “器以藏礼”与青铜炊器的演变第22-24页
  三、 妇好青铜三联甗第24页
 第三节 “礼崩乐坏”和铁器的使用第24-27页
  一、 “礼崩乐坏”与青铜炊器的变革第24-25页
  二、 铁器的广泛使用和釜食的到来第25-27页
   (一) 固定式灶的出现和普及第25页
   (二) 铁器的广泛使用第25页
   (三) 釜食的到来第25-27页
第三章 烹饪技艺的发展第27-32页
 第一节 史前熟食烹饪第27-28页
  一、 烧烤法第27-28页
   (一) 直烧法第27-28页
   (二) 石燔法第28页
   (三) 炮烧法第28页
  二、 石烹法第28页
 第二节 陶器烹饪第28-29页
  一、 烹饪原料的加工第28-29页
  二、 烹饪器具的逐渐完备和水烹、汽烹法的诞生第29页
 第三节 青铜器烹饪第29-30页
  一、 烹饪器具的逐渐完备和原料品种的增多第29-30页
  二、 烹饪技艺的完善和初步格局的形成第30页
   (一) 注重刀工的处理和火候的掌握第30页
   (二) 新烹饪方法的出现第30页
 第四节 铁器烹饪第30-32页
  一、 烹饪原料的扩充和燃料的突破第30-31页
   (一) 烹饪原料的扩充第30-31页
   (二) 燃料的突破第31页
  二、 铁器烹饪的特点与烹饪技艺的发展第31-32页
第四章 独立厨房的形成和基本格局第32-51页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第32-34页
  一、 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分析第32页
  二、 饮食结构和主食制作第32-33页
   (一) 食物来源第32页
   (二) 主食制作和烹饪方法的多样性第32-33页
  三、 建筑房屋的显著进步和水井设施的完善第33-34页
 第二节 厨房的位置和面积推定第34-40页
  一、 厨房位置推定第34-38页
   (一) 平房住宅与厨房位置第34-36页
   (二) 楼房房屋与厨房位置第36-38页
  二、 厨房面积推定第38-40页
 第三节 厨房的内部格局和设施第40-49页
  一、 水井第40-42页
  二、 刀、俎、钩和铲第42-44页
  三、 案与橱第44页
  四、 灶第44-49页
   (一) 灶的形制第44-45页
   (二) 排烟系统第45-47页
   (三) 灶身余热的利用第47-48页
   (四) 灶身图案第48-49页
 第四节 厨师与厨事活动所体现的意义第49-51页
  一、 厨师第49-50页
  二、 厨事活动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第50-51页
第五章 传统厨房的定型和近现代发展第51-72页
 第一节 厨事活动和厨务分工的精细第51-52页
  一、 厨事活动的分工第51页
  二、 厨务的分工第51-52页
 第二节 灶的发展和炉的出现第52-55页
  一、 南北方灶的特点以及相互融合第52-53页
   (一) 南北方灶的特点第52-53页
   (二) 南北方灶的相互融合第53页
  二、 炉子的出现和发展第53-55页
   (一) 炉的出现第53页
   (二) 茶炉的发展第53-54页
   (三) 炉的改进和革新第54-55页
 第三节 厨房的定型和发展第55-63页
  一、 清代厨房设施和格局第55-58页
  二、 传统厨房中灶的形制和功能分析第58-61页
   (一) 灶台第58-59页
   (二) 烟箱第59页
   (三) 灶山第59页
   (四) 灶门墙第59页
   (五) 烟囱第59页
   (六) 灶塘第59页
   (七) 风箱第59-61页
  三、 祭灶与灶壁画第61-63页
   (一) 祭灶第61页
   (二) 灶壁画第61-63页
 第四节 近现代厨房发展历程第63-72页
  一、 居住方式的变化与厨房的发展第64-65页
  二、 从合用厨房到独用厨房第65-67页
   (一)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合用厨房第65-66页
   (二)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的独用厨房第66-67页
   (三)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独用厨房的发展第67页
  三、 现代厨房的发展第67-72页
   (一) 西方整体厨房的引入第67-69页
   (二) 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的改变对现代厨房的影响第69-72页
结语第72-74页
 (一)与我国烹饪方式相结合的复合空间厨房第72页
 (二)适应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人性化厨房第72-73页
 (三)节能、环保的绿色厨房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作者简介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纸材实验与设计表现研究
下一篇:老年家居产品“情绪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