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艾美耳球虫的入侵机制 | 第11-14页 |
·艾美耳球虫的种间鉴别及一般生活史 | 第11-12页 |
·七种鸡艾美耳球虫的鉴别特征 | 第11-12页 |
·艾美耳球虫的一般生活史 | 第12页 |
·艾美耳球虫的入侵机制 | 第12-14页 |
·MJ 模型 | 第13页 |
·AMA1-RON2 复合体 | 第13页 |
·该模型仍待解决的问题 | 第13-14页 |
2 艾美耳球虫入侵相关蛋白功能的概述 | 第14-16页 |
·微线蛋白 | 第14-15页 |
·棒状体蛋白 | 第15页 |
·致密颗粒蛋白 | 第15页 |
·表面抗原 | 第15-16页 |
3 艾美耳球虫入侵激活的机体免疫反应 | 第16-17页 |
·细胞表面受体识别 | 第16页 |
·表面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与免疫激发 | 第16-17页 |
·被激发产生的细胞因子 | 第17页 |
4 核酸疫苗在鸡球虫病中的应用进展 | 第17-19页 |
试验一 柔嫩艾美耳球虫嵌合抗原的构建 | 第19-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材料 | 第19-22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试验动物和饲料 | 第19页 |
·试验所用虫株 | 第19页 |
·载体、菌株 | 第19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19-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常规化学试剂 | 第20页 |
·培养基及配制 | 第20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所用引物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8页 |
·裂殖子的纯化 | 第22页 |
·裂殖子总 R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RNA 反转录 | 第23页 |
·EtAMA1、EtMA1、EtMA2、EtRON2 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23-24页 |
·PCR 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24页 |
·EtAMA1、EtMA1、EtMA2、EtRON2 与载体 pMD18-T vector 连接 | 第24-25页 |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DH5α(CaCl2方法) | 第25页 |
·转化克隆的 PCR 鉴定 | 第25-26页 |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6页 |
·EtAMA1、EtMA1、EtMA2 和 EtRON2 胞外区 DⅡ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26-27页 |
·嵌合抗原的构建 | 第27页 |
·重组 CA 质粒的构建、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E.tenella 第二代裂殖子总 RNA 的提取 | 第28页 |
·EtAMA1、EtMA1、EtMA2 和 EtRON2 基因的 PCR 扩增结果 | 第28-29页 |
·EtAMA1、EtMA1、EtMA2 和 EtRON2 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9页 |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9页 |
·在线 BLAST 分析 EtMA1 和 EtMA2 与 EtAMA1 的关系 | 第29页 |
·多重序列比对分析 | 第29-30页 |
·EtAMA1、EtMA1、EtMA2 和 EtRON2 胞外区 DⅡ片段的 PCR 扩增结果 | 第30-31页 |
·EtAMA1、EtMA1、EtMA2 和 EtRON2 胞外区 DⅡ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31页 |
·嵌合抗原的构建结果 | 第31页 |
·嵌合抗原转化菌落的 PCR 鉴定 | 第31页 |
·CA 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CA 测序结果及基因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CA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3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3-35页 |
试验二 柔嫩艾美耳球虫嵌合抗原的真核表达 | 第3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试验动物和饲料 | 第35页 |
·载体、菌株、细胞 | 第35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Real Time PCR 所用引物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42页 |
·CA 表达片段的制备 | 第36页 |
·真核表达载体 pVAXⅠ的制备 | 第36-37页 |
·酶切产物连接 | 第37页 |
·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DH5α(CaCl2法) | 第37页 |
·转化克隆的 PCR 鉴定 | 第37-38页 |
·PCR 阳性克隆的双酶切鉴定 | 第38页 |
·CA 真核表达 | 第38-42页 |
·pVAXⅠ-CA 和 pVAXⅠ无内毒素质粒提取 | 第38-39页 |
·CA 体外 239T 细胞真核表达 | 第39页 |
·CA 体内肌肉组织真核表达情况检测 | 第39-40页 |
·细胞、组织 RNA 提取 | 第40页 |
·去除 DNA | 第40-41页 |
·RNA 反转录 | 第41页 |
·PCR 检测转录情况 | 第41页 |
·Real TimePCR 检测 CA 体内转录水平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转化菌落的 PCR 鉴定 | 第42页 |
·转化菌落的双酶切鉴定 | 第42-43页 |
·CA 的真核表达 | 第43-44页 |
·CA 在体外转录情况的 PCR 检测 | 第43页 |
·CA 在体内转录情况的 PCR 检测 | 第43-44页 |
·CA 在体内转录水平的 Real Time PCR 检测 | 第4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4-46页 |
试验三 柔嫩艾美耳球虫嵌合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分析 | 第46-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试验动物和饲料 | 第46页 |
·试验所用虫株 | 第46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46页 |
·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扩增引物 | 第46-47页 |
·方法 | 第47-50页 |
·新鲜孢子化卵囊的准备 | 第47页 |
·重组质粒的准备 | 第47页 |
·试验动物分组免疫 | 第47页 |
·抗球虫指数(ACI)评价 | 第47-49页 |
·存活率评价 | 第47-48页 |
·相对增重率评价 | 第48页 |
·盲肠病变计分评价 | 第48页 |
·盲肠内容物卵囊数与卵囊减少率评价 | 第48-49页 |
·计算抗球虫指数(ACI) | 第49页 |
·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49-50页 |
·鸡盲肠扁桃体的采集 | 第49页 |
·扁桃体 RNA 提取 | 第49页 |
·cDNA 的合成 | 第49页 |
·Real Time PCR 检测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抗球虫指数(ACI)评价 | 第50-53页 |
·存活率 | 第50页 |
·增重率 | 第50-51页 |
·盲肠病变值 | 第51页 |
·盲肠内容物卵囊数及卵囊值 | 第51-52页 |
·抗球虫指数(ACI) | 第52-53页 |
·细胞因子水平评价 | 第53-5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4-55页 |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ABSTRACT | 第61-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