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证辨》探讨郑重光的学术思想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6页 |
·作者和著作研究 | 第12-14页 |
·作者生平研究 | 第12-13页 |
·著作及其版本研究 | 第13-14页 |
·著作考证 | 第13页 |
·版本考查 | 第13页 |
·底本与校本的选择 | 第13-14页 |
·校勘和注释 | 第14-16页 |
·校勘 | 第14-15页 |
·校勘的一般程序 | 第14页 |
·校勘的基本原则 | 第14页 |
·校勘常用术语 | 第14-15页 |
·校勘内容 | 第15页 |
·校勘方法 | 第15页 |
·注释 | 第15-16页 |
·注释基本原则 | 第15页 |
·注释常用术语 | 第15-16页 |
·注释内容 | 第16页 |
·学术思想研究 | 第1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6-26页 |
·作者与著作 | 第16-18页 |
·郑重光的生平和社会文化背景 | 第16-17页 |
·郑重光的著述及其版本 | 第17-18页 |
·校勘与注释 | 第18页 |
·郑重光学术思想特点 | 第18-26页 |
·学术渊源 | 第18-20页 |
·穷研《灵》《素》,彻悟医理 | 第19页 |
·师法仲景,尤重辨证 | 第19-20页 |
·旁征博引,兼收并蓄 | 第20页 |
·学术思想特色 | 第20-26页 |
·重视阴阳,扶正纠偏 | 第20-21页 |
·古为今用,尊古而不泥古 | 第21-22页 |
·类证辨析,不淆疑似 | 第22-23页 |
·脉证取舍,随其所宜 | 第23-24页 |
·顾护正气,尤重温补 | 第24页 |
·四诊合参,统筹兼顾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附录 1 文献综述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附录 2 发表论文情况 | 第32-35页 |
附录 3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35-36页 |
附录 4 《伤寒论证辨>校注节选 | 第36-64页 |
附录 5 《伤寒论证辨》校注国家专家评审意见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