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我国“迁村并点”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前言第9-17页
   ·“迁村并点”的简况第9-10页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第16-17页
2“迁村并点”的动因第17-24页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阶段第17-18页
     ·从城乡分化到以城带乡第17-18页
     ·从城乡对立到城乡一体第18页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驱动第18-20页
     ·推进小城镇建设第19页
     ·节约土地资源第19-20页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要求第20-21页
     ·促进资源与要素的合理流动第20-21页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2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第21-24页
     ·整治“空心村”第22页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第22-24页
3“迁村并点”的正面效应分析第24-30页
   ·对农村经济的正面效应第24-25页
     ·村域经济平稳顺畅发展第24-25页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第25页
   ·对社会民生的正面效应第25-28页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第25-26页
     ·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第26-27页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27-28页
   ·对村级组织的正面效应第28-30页
     ·村干部素质与积极性的提升第28页
     ·村级组织的运行更加成熟规范第28-30页
4“迁村并点”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0-36页
   ·生活方式难以转型第30-32页
     ·新村生活不能适应第30-31页
       ·“熟人社会”被打破第30页
       ·生活成本趋于上升第30-31页
     ·村落特色遭到中断第31-32页
       ·“乡愁”心绪难寄托第31-32页
       ·乡村文化遭削弱第32页
   ·新村管理严重滞后第32-34页
     ·新村管理难度加大第33页
     ·管理人财严重匮乏第33-34页
       ·社区管理人才缺乏第33-34页
       ·公共服务经费不足第34页
   ·行政力量干预“过度”第34-36页
     ·土地利益驱使下的强迫命令第34-35页
     ·错误的政绩观下的急于求成第35-36页
5“迁村并点”的对策建议第36-43页
   ·按内在规律做好并村工作第36-38页
     ·“迁村并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36-37页
       ·科学规划,规模适度第36-37页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第37页
     ·“迁村并点”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第37-38页
   ·引导农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第38-40页
     ·推进农民早日实现市民化第38-39页
     ·创建新的社区文化环境第39-40页
   ·强化社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第40-43页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第40页
     ·加强社区管理能力第40-41页
     ·确保社区发展有资金第41-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个人简介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跨域集中安置方式研究--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
下一篇:浙江省山区农户生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