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景观动态保护性设计及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以沈阳商业性历史景观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论文的背景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沈阳历史景观的发展 | 第18-38页 |
| ·历史景观构成与要素分析 | 第18-22页 |
| ·历史街区景观 | 第18-19页 |
| ·历史街区景观的定义 | 第18页 |
| ·历史街区景观的特征 | 第18-19页 |
| ·构造物景观 | 第19-20页 |
| ·构造物景观定义 | 第19页 |
| ·构造物景观的特征 | 第19-20页 |
| ·公共建筑物景观 | 第20-22页 |
| ·公共建筑物景观定义 | 第20页 |
| ·公共建筑物景观的特征 | 第20-22页 |
| ·沈阳历史景观的发展及相关商业概况 | 第22-23页 |
| ·沈阳城的历史变迁 | 第22-23页 |
| ·盛京(1634~1657) | 第22页 |
| ·奉天(1657~1929,1931~1945) | 第22页 |
| ·沈阳(1929~1931,1945~至今) | 第22-23页 |
| ·沈阳商业发展概况 | 第23页 |
| ·沈阳历史景观的主要类型 | 第23-37页 |
| ·清代历史景观 | 第23-25页 |
| ·民国历史景观 | 第25-29页 |
| ·日伪历史景观 | 第29-34页 |
| ·红色历史景观 | 第34-35页 |
| ·工业历史景观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沈阳历史景观动态保护设计原则 | 第38-58页 |
| ·沈阳历史景观的现状 | 第38-44页 |
| ·整体现状 | 第38-41页 |
| ·使用状况 | 第41-42页 |
| ·改建状况 | 第42-44页 |
| ·保护原则的构建 | 第44-56页 |
| ·保护性原则 | 第44-47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47-49页 |
| ·文化传承原则 | 第49-51页 |
| ·商用价值原则 | 第51-52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2-55页 |
| ·人性化原则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沈阳历史景观价值分析 | 第58-74页 |
| ·历史与文化价值 | 第58-62页 |
| ·历史价值 | 第58-60页 |
| ·社会价值 | 第60-62页 |
| ·艺术学术价值 | 第62-73页 |
| ·艺术价值 | 第63-70页 |
| ·学术价值 | 第70-73页 |
| ·实用价值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沈阳历史景观的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74-94页 |
| ·评估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解释 | 第74-80页 |
| ·研究方法 | 第74页 |
| ·研究过程 | 第74-80页 |
| ·层次分析法的过程 | 第74-79页 |
| ·专家打分法的过程 | 第79-80页 |
| ·评估的目的 | 第8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0-83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83-87页 |
| ·沈阳商业性历史景观综合价值评估 | 第87-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 附录一 | 第98-102页 |
| 附录二 | 第102-10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