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第9-13页 |
|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发展情况 | 第9-11页 |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 第11-12页 |
| ·核盘菌的抗药性 | 第12-13页 |
| ·灰霉病概述 | 第13-15页 |
| ·灰霉病的发生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 ·灰霉病的防治 | 第14页 |
| ·抗药性 | 第14-15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5-19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9-26页 |
| ·单烷基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9-23页 |
| ·双烷基取代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26页 |
|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9-43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药品的来源与规格 | 第29-30页 |
| ·仪器的来源与规格 | 第30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0-40页 |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30-31页 |
| ·合成方法及路线 | 第31-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40-43页 |
| 第三章 顺丁烯二酸酐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43-5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抑菌活性测试的实验材料 | 第43-45页 |
| ·试验菌株 | 第43页 |
| ·待测药剂 | 第43-45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5页 |
| ·抑菌效力的测定 | 第45-46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5页 |
| ·药物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 ·含药培养基平板的制备 | 第45-46页 |
| ·抑菌效果测定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病菌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46-49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灰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49-53页 |
| 第四章 顺丁烯二酸酐衍生物抗菌谱的研究 | 第53-6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 ·供试病原菌(靶标菌) | 第53页 |
| ·待测药剂 | 第53-54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4页 |
| ·抑菌效力的测定 | 第54-56页 |
| ·培养基及制备 | 第54-55页 |
| ·药物溶液的制备 | 第55页 |
| ·菌种的活化方法 | 第55页 |
|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真菌的抑制效果 | 第56-58页 |
| ·顺丁烯二酸酐类化合物对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效果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5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