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共犯的共犯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导论第14-27页
 一、问题的提出(犯罪出现了社会化和结构化的特征)第14-16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没有考虑到犯罪的最新发展趋势)第16-21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1-25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1、是否有组织犯2、下位共犯纳入共犯之共犯研究)第25-27页
第一章 共犯之共犯的界定第27-65页
 第一节 共犯之共犯的界定标准第27-44页
  一、共犯的界定标准及其局限第27-34页
  二、传统共犯之共犯的界定标准及其局限第34-37页
  三、共犯之共犯的界定标准第37-44页
 第二节 共犯之共犯的法律特征第44-65页
  一、共犯之共犯的从属性第44-48页
  二、共犯之共犯的独立性第48-53页
  三、共犯之共犯的衍生性第53-65页
第二章 共犯之共犯的具体类型第65-122页
 第一节 组织犯之组织犯第65-76页
  一、组织犯之组织犯的概念第65-66页
  二、组织犯之组织犯的特征第66-68页
  三、组织犯之组织犯的形态第68-74页
  四、组织犯之组织犯的处断第74-76页
 第二节 帮助犯之帮助犯第76-86页
  一、帮助犯之帮助犯的概念第76页
  二、帮助犯之帮助犯的特征第76-78页
  三、帮助犯之帮助犯的形态第78-82页
  四、帮助犯之帮助犯的处断第82-86页
 第三节 教唆犯之教唆犯第86-94页
  一、教唆犯之教唆犯的概念第86页
  二、教唆犯之教唆犯的特征第86-87页
  三、教唆犯之教唆犯的形态第87-91页
  四、教唆犯之教唆犯的处断第91-94页
 第四节 教唆犯之帮助犯第94-99页
  一、教唆犯之帮助犯的概念第94页
  二、教唆犯之帮助犯的特征第94-95页
  三、教唆犯之帮助犯的形态第95-97页
  四、教唆犯之帮助犯的处断第97-99页
 第五节 帮助犯之教唆犯第99-105页
  一、帮助犯之教唆犯的概念第99-100页
  二、帮助犯之教唆犯的特征第100页
  三、帮助犯之教唆犯的形态第100-102页
  四、帮助犯之教唆犯的处断第102-105页
 第六节 组织犯之教唆犯第105-109页
  一、组织犯之教唆犯的概念第105页
  二、组织犯之教唆犯的特征第105-106页
  三、组织犯之教唆犯的形态第106-108页
  四、组织犯之教唆犯的处断第108-109页
 第七节 教唆犯之组织犯第109-115页
  一、教唆犯之组织犯的概念第109-110页
  二、教唆犯之组织犯的特征第110-111页
  三、教唆犯之组织犯的形态第111-114页
  四、教唆犯之组织犯的处断第114-115页
 第八节 组织犯之帮助犯第115-118页
  一、组织犯之帮助犯的概念第115页
  二、组织犯之帮助犯的特征第115-116页
  三、组织犯之帮助犯的形态第116-117页
  四、组织犯之帮助犯的处断第117-118页
 第九节 帮助犯之组织犯第118-122页
  一、帮助犯之组织犯的概念第118页
  二、帮助犯之组织犯的特征第118-119页
  三、帮助犯之组织犯的形态第119-121页
  四、帮助犯之组织犯的处断第121-122页
第三章 共犯之共犯的置换观念与技术第122-177页
 第一节 共犯之共犯置换的本体论第125-148页
  一、置换观念与技术的必要性与正当性第125-140页
  二、置换观念与技术的可能性与有效性第140-148页
 第二节 共犯之共犯置换的方法论第148-160页
  一、休谟鸿沟与法律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第148-151页
  二、共犯之共犯置换的方法论第151-160页
 第三节 共犯之共犯置换的司法证立第160-177页
  一、法律拟制观念的规范有效性第160-161页
  二、司法证立中的置换理论在共犯之共犯中的有效性第161-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7页
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87-188页
后记第188-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同犯罪的死刑适用
下一篇:过失共同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