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1-12页 |
1.2 目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1.2.1 前期工作不够深入 | 第12页 |
1.2.2 缺少合理的设计周期 | 第12-13页 |
1.2.3 项目管理混乱 | 第13页 |
1.2.4 招标工作不细致 | 第13-14页 |
1.2.5 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结算管理不力 | 第14页 |
1.2.6 工程标准不断提高 | 第14页 |
1.2.7 第三部分费用(其他建设费用)逐年提高 | 第14页 |
1.2.8 工期管理不够科学 | 第14页 |
1.2.9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落后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特点 | 第16-17页 |
2、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概论 | 第17-35页 |
2.1 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 | 第17页 |
2.2 公路工程造价与定额体系 | 第17-18页 |
2.2.1 公路工程造价体系 | 第17-18页 |
2.2.2 公路工程定额体系 | 第18页 |
2.3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 第18-23页 |
2.3.1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 第18-20页 |
2.3.2 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 | 第20-23页 |
2.3.2.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 第21-22页 |
2.3.2.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 第22页 |
2.3.2.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 第22-23页 |
2.3.2.4 竣工结(决)算的工程造价控制 | 第23页 |
2.3.2.5 其他方面 | 第23页 |
2.4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及其改革和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2.5 全面造价管理 | 第25-28页 |
2.5.1 全面造价管理的定义 | 第25-26页 |
2.5.2 全面造价管理所包含的内容 | 第26-28页 |
2.5.2.1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 第26-27页 |
2.5.2.2 工程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 | 第27页 |
2.5.2.3 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 | 第27-28页 |
2.5.2.4 工程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 | 第28页 |
2.6 价值工程 | 第28-30页 |
2.6.1 价值工程原理 | 第28-29页 |
2.6.2 价值工程的工作步骤 | 第29页 |
2.6.3 功能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2.7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30-32页 |
2.7.1 层次分析法(AHP法)的原理 | 第30页 |
2.7.2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法)的原理 | 第30-32页 |
2.7.2.1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 第31-32页 |
2.7.2.2 模糊层次分析法(Puzzy AHP法)的优点 | 第32页 |
2.8 成本的集成控制 | 第32-34页 |
2.8.1 成本集成控制的概念 | 第32页 |
2.8.2 集成控制的模型 | 第32-33页 |
2.8.3 计算机模拟及应用 | 第33-3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浙江省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 第35-46页 |
3.1 造价总体分析 | 第35-37页 |
3.1.1 高速公路平均造价 | 第35页 |
3.1.2 一级公路平均造价 | 第35-36页 |
3.1.3 二级公路平均造价 | 第36-37页 |
3.2 甬台温高公路台州一、二期、西坞至铺里、乐清、瑞安段建安费可比换算分析 | 第37-40页 |
3.3 前浙江省高速公路工程各部分造价比重分析 | 第40-42页 |
3.4 工程实例分析——杭甬高速公路典型分析资料 | 第42-44页 |
3.4.1 分析的目的和计算依据 | 第42页 |
3.4.2 具体计算结果 | 第42-43页 |
3.4.3 分析结论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5.1 公路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不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2 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不力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控制研究 | 第46-82页 |
4.1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总体分析 | 第46-47页 |
4.2 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 第47-48页 |
4.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分析 | 第48-62页 |
4.3.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 第48页 |
4.3.2 设计阶段投资失控的原因 | 第48-50页 |
4.3.3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与重点 | 第50页 |
4.3.4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及要点 | 第50-51页 |
4.3.4.1 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 | 第50页 |
4.3.4.2 设计人员增强观念、提高素质 | 第50-51页 |
4.3.4.3 推行建设方案和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投标方法 | 第51页 |
4.3.4.4 方案比选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 第51页 |
4.3.5 设计阶段不确定分析的应用 | 第51-62页 |
4.3.5.1 不确定分析的概念及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第51-52页 |
4.3.5.2 不确定分析的重要性 | 第52页 |
4.3.5.3 方案比选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4.3.5.4 方案比选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53-62页 |
4.3.5.4.1 方案比选过程中传统方法的应用与不足 | 第53-55页 |
4.3.5.4.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55-56页 |
4.3.5.4.3 应用实例 | 第56-62页 |
4.4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 第62-80页 |
4.4.1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 第62页 |
4.4.2 工程施工阶段投资失控的原因 | 第62-63页 |
4.4.3 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与重点 | 第63-64页 |
4.4.4 计算机集成控制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 第64-80页 |
4.4.4.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 第64-66页 |
4.4.4.2 计算机集成控制 | 第66-80页 |
4.4.4.2.1 集成控制的模型 | 第66页 |
4.4.4.2.2 施工阶段计算机集成控制的优点 | 第66-68页 |
4.4.4.2.3 集成控制的优越性 | 第68页 |
4.4.4.2.4 计算机模拟及应用 | 第68-69页 |
4.4.4.2.5 计算机模拟步骤 | 第69-71页 |
4.4.4.2.6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 第71-80页 |
4.5 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 第80-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5.1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82-83页 |
5.1.1 深入分析了浙江省公路工程的造价现状 | 第82页 |
5.1.2 提出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 第82页 |
5.1.3 提出了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 第82-83页 |
5.2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 | 第83页 |
5.3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表 | 第87-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