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与传统针法的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前言 | 第6-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2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8-10页 |
|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9页 |
| ·肢体痉挛诊断标准 | 第9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10页 |
|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2.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 3. 观察方法 | 第11-13页 |
| ·病例分组 | 第11-12页 |
| ·病例数 | 第11页 |
| ·随机分组方法 | 第11页 |
| ·盲法 | 第11页 |
| ·质量控制 | 第11-12页 |
| ·异常情况的处理 | 第12页 |
| ·随访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4. 观察方案 | 第13-16页 |
| ·试验组 | 第13-14页 |
| ·对照组 | 第14-15页 |
| ·康复方法 | 第15页 |
| ·疗程 | 第15页 |
| ·观察时点 | 第15页 |
| ·随访 | 第15页 |
| ·注意事项 | 第15-16页 |
| 5. 观察指标 | 第16-18页 |
| ·疗效指标 | 第16页 |
| ·相关性指标 | 第16页 |
| ·疗效评定 | 第16-18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18-23页 |
| ·基线分析 | 第18页 |
| ·治疗结果 | 第18-22页 |
| ·肢体痉挛疗效评价 | 第18-20页 |
|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 | 第20-21页 |
| ·ADL疗效观察 | 第21-22页 |
| ·剔除脱落病例分析 | 第22-23页 |
| 讨论 | 第23-28页 |
| 1.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病因病机 | 第23-25页 |
|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3-24页 |
|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25页 |
| 2. 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理论基础 | 第25页 |
| 3. 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治疗 | 第25-26页 |
| ·穴位的选择 | 第25-26页 |
| ·刺激手法及刺激量 | 第26页 |
| 4. 神经干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评价 | 第26-28页 |
| ·主要疗效 | 第26-28页 |
| ·肢体痉挛的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分析 | 第27页 |
|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积分分析 | 第27-28页 |
| 结论 | 第28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28-29页 |
| 致谢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 综述 | 第3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附录 | 第44-4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