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水产资源学论文--渔业资源生态学论文

凡纳滨对虾低盐综合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19页
   ·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第13页
   ·凡纳滨对虾淡化养殖的过富营养化问题第13-14页
   ·凡纳滨对虾综合养殖的研究第14页
   ·虾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对虾精养池塘浮游生物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对虾综合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研究现状第15-16页
     ·影响浮游生物的主要因素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7-19页
2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养殖效益和理化因子第19-32页
   ·材料和方法第19-20页
     ·养殖效益的调查第19页
     ·养殖水体概况第19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19-20页
     ·数据分析第20页
   ·结果第20-29页
     ·养殖效益第20页
     ·池塘理化指标第20-23页
     ·理化因子的 PCA 分析第23-28页
     ·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 Spearman 相关分析第28-29页
   ·讨论第29-30页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养殖效益第29页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理化因子变化特征第29-30页
   ·小结第30-32页
3 虾塘混养鳙和银鲫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第32-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养殖水体概况第32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32-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结果第34-43页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第34页
     ·浮游藻类细胞丰度及优势度第34-37页
     ·浮游藻类的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第37-41页
     ·浮游藻类功能类群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第41-43页
   ·讨论第43-44页
     ·低盐环境下浮游藻类变化特征第43页
     ·综合养殖池塘的浮游藻类变化特征第43-44页
   ·小结第44-45页
4 池塘立体种养模式的理化因子特征第45-53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养殖水体概况第45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45页
     ·数据分析第45-46页
   ·结果第46-51页
     ·理化因子的变化第46-48页
     ·理化因子的 PCA 分析第48-49页
     ·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 Spearman 相关分析第49-51页
   ·讨论第51-52页
     ·综合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变化特征第51页
     ·综合养殖池塘叶绿素 a 和氮磷比的变化特征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5 池塘立体种养模式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第53-6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养殖水体概况第53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53页
     ·数据处理第53-54页
   ·结果第54-61页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第54-57页
     ·浮游藻类的变化第57-59页
     ·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变化第59页
     ·浮游藻类优势种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9-61页
   ·讨论第61-62页
     ·立体种养池塘浮游藻类群落的变化特征第61页
     ·综合养殖池塘浮游藻类功能类群的变化特征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3-64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3页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第70-73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灿烂弧菌感染刺参过程中相关MicroRNA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下一篇:香鱼IL-12B基因与鳗利斯顿氏菌感染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