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体的分布与混合装置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气液分布器 | 第13页 |
·冷氢箱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41页 |
·气液分布器 | 第15-23页 |
·气液分布器的种类 | 第15-22页 |
·液体分散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冷氢箱 | 第23-41页 |
·冷氢箱的种类 | 第23-27页 |
·气液传质理论概述 | 第27-31页 |
·微观混合的研究进展 | 第31-41页 |
·微观混合的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微观混合的数学模型 | 第36-41页 |
第三章 气液分流式分布器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 第41-61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气液分流式液体抽吸及分散原理 | 第42-44页 |
·激光粒度仪 | 第44-47页 |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 | 第44-45页 |
·激光粒度仪的应用 | 第45-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液体破碎性能 | 第51-54页 |
·液体分布均匀性 | 第54-55页 |
·阻力损失 | 第55-57页 |
·气液分配盘的液体分布均匀性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气液分流式分布器的优化设计 | 第61-74页 |
·引言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抗塔板倾斜性能 | 第65-68页 |
·液体破碎及分散性能 | 第68-71页 |
·阻力损失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冷氢箱的气液混合性能研究 | 第74-87页 |
·引言 | 第74-75页 |
·超重力旋流理论 | 第75-78页 |
·实验研究 | 第78-82页 |
·实验原理 | 第78-80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80-81页 |
·分析方法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气相流量对气液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液相流量对气液混合性能的影响 | 第83-85页 |
·阻力损失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冷氢箱的微观混合性能研究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实验研究 | 第88-94页 |
·实验原理 | 第88页 |
·反应溶液的配置 | 第88-90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90-91页 |
·分析方法 | 第91-94页 |
·团聚模型 | 第94-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99页 |
·表观浓度对离集指数的影响 | 第96页 |
·气相流量对离集指数的影响 | 第96-97页 |
·液相流量对离集指数的影响 | 第97-98页 |
·微观混合时间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冷氢箱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101-122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数学模型 | 第103-106页 |
·欧拉多相流模型 | 第103-104页 |
·湍流模型 | 第104-105页 |
·界面动量传递 | 第105-106页 |
·网格划分与数值求解方法 | 第106-109页 |
·网格划分 | 第106-108页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20页 |
·基本流型特征 | 第109-113页 |
·气液混合传质性能 | 第113-116页 |
·气液混合换热性能 | 第116-118页 |
·液-液混合换热性能 | 第118-120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及专利发表情况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