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2章 累进假释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概念 | 第12-13页 |
·累进假释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我国刑事奖励模式的现状 | 第13页 |
·现行减刑、假释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13-15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15-18页 |
·对促进罪犯改造的积极意义 | 第15-16页 |
·对推动刑罚执行方式改革及提高行刑效率的重大意义 | 第16-17页 |
·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3章 累进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人身危险性理论 | 第18-24页 |
·刑事近代学派与刑事古典学派之争 | 第18-21页 |
·人身危险性释义 | 第21-22页 |
·人身危险性之于累进假释 | 第22-24页 |
·教育刑理论 | 第24-29页 |
·教育刑理论释义 | 第24-25页 |
·教育刑之于累进假释 | 第25-27页 |
·累进假释与行刑个别化 | 第27-29页 |
第4章 累进假释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29-37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成立要件 | 第29-32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形式要件 | 第29-31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实质要件 | 第31-32页 |
·累进假释的具体操作 | 第32-37页 |
·利用现行减刑制度下的考核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减刑” | 第32-33页 |
·成立由行刑机关主导的假释委员会 | 第33-34页 |
·罪犯所减刑期如未被撤销,经假释委员会审查通过,即以假释方式执行剩余刑期 | 第34页 |
·累进假释制度的撤销机制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