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化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 目录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3-24页 |
| 1. 诊断标准 | 第13-16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 ·中医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5页 |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5页 |
|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5-16页 |
| 2. 临床病例观察 | 第16-17页 |
|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 3. 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 ·治疗组 | 第17页 |
| ·对照组 | 第17页 |
| ·注意事项 | 第17-18页 |
| ·随访考察 | 第18页 |
| 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8-19页 |
| ·安全性观察 | 第18页 |
| ·疗效性观察 | 第18页 |
| ·总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19页 |
| ·不良事件程度判断标准 | 第19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9页 |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6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第19-22页 |
| ·不良反应比较 | 第22-23页 |
| ·随访复发率比较 | 第23-24页 |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24-46页 |
| 1.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4-31页 |
| ·遗传因素 | 第24-25页 |
| ·免疫因素 | 第25-30页 |
| ·环境因素 | 第30页 |
| ·精神因素 | 第30-31页 |
| 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认识 | 第31-33页 |
| ·氨基酸水杨酸类 | 第31-32页 |
| ·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 | 第32-33页 |
| ·免疫抑制剂 | 第33页 |
| ·抗生素类 | 第33页 |
| 3.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及治疗 | 第33-37页 |
| ·关于UC病名的认识 | 第33-34页 |
| ·关于UC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4-36页 |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第36-37页 |
| 4. 醒脾化溃汤的立方依据 | 第37-41页 |
| 5. 醒脾化溃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41-44页 |
| 6. 醒脾化溃汤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附表 | 第54-55页 |
| 文献综述 | 第55-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