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导论第8-19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理论意义第9-10页
     ·现实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第17-19页
     ·创新点第17-18页
     ·研究的难点第18页
     ·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2.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本理论第19-30页
   ·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19-24页
     ·知识产权的概念第19-20页
     ·知识产权的性质第20-21页
     ·知识产权的特点第21-24页
   ·权利质权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与动产质权的区别第24-26页
     ·权利质权的概念第24页
     ·权利质权的性质第24-25页
     ·权利质权的特点第25页
     ·权利质权与动产质权的区别第25-26页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26-27页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第26-27页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特点第27页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几种模式第27-30页
     ·直接以企业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模式第28-29页
     ·利用知识产权和他方提供的担保进行间接质押融资的模式第29页
     ·两者兼具的混合质押融资模式第29-30页
3.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44页
   ·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价值认识不足第30-31页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第30页
     ·企业对职务发明的奖励机制不完善第30-31页
     ·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第31页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1-34页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第32页
     ·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出资法律规定不完善第32-33页
     ·知识产权质押的标的范围过于狭窄第33-34页
   ·银行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力度不够第34-35页
     ·银行员工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不熟悉第34页
     ·银行对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心存疑虑第34-35页
     ·银行业无法克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巨大风险第35页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机制不完备第35-39页
     ·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知识产权评估法律存在问题第37-38页
     ·评估机构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难以控制第39-41页
     ·法律风险第39-40页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第40-41页
     ·知识产权的处置风险第41页
   ·政府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推动作用不充分第41-44页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第41-42页
     ·政府的政策不统一第42页
     ·政策支持范围不全面第42-44页
4. 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第44-56页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机制第44-46页
     ·企业应当进一步深化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的认识第44页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职务发明奖励机制第44-45页
     ·企业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第45-46页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法规第46-47页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相关立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第46页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出资法律法规第46-47页
     ·扩大知识产权质押标的范围第47页
   ·增加银行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支持力度第47-49页
     ·银行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培训第47-48页
     ·银行应当联合资产评估机构开展合作第48页
     ·银行应当探索新型风险防控机制第48-49页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机制第49-51页
     ·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第49-50页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法律第50页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管理第50-51页
   ·构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机制第51-53页
     ·完善知识产权权属法律法规第51页
     ·降低知识产权评估风险第51-52页
     ·创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第52-53页
   ·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第53-56页
     ·推进政府信用担保机制的建立第53-54页
     ·统一政策发布的机构与层级第54页
     ·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及适用主体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侵权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