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第一章 分子标记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35页 |
·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DNA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 第17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 第17-35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标记技术 | 第18-21页 |
·微卫星标记技术 | 第21-28页 |
·SNP标记 | 第28-35页 |
第二章 分子标记与南江黄羊育种 | 第35-40页 |
·南江黄羊的品种特性 | 第35-36页 |
·南江黄羊在发展肉羊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36-37页 |
·南江黄羊的发展前景 | 第37页 |
·分子标记与南江黄羊育种 | 第37-40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40-79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50页 |
·材料 | 第41-43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41页 |
·资料收集 | 第41页 |
·试剂与溶液配制 | 第41-43页 |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采样方法 | 第44页 |
·全血基因组的提取 | 第44-45页 |
·基因组 DNA的RAPD分析 | 第45-46页 |
·基因组 DNA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46-49页 |
·候选基因的SNP分析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72页 |
·南江黄羊基因组 RAPD分析 | 第50-55页 |
·南江黄羊体重及体尺性状表型值变异 | 第50-51页 |
·南江黄羊基因组 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 | 第51-52页 |
·RAPD标记与体尺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52-55页 |
·南江黄羊群体的微卫星检测与分析 | 第55-65页 |
·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55-56页 |
·微卫星位点扩增结果的 PAGE检测 | 第56-58页 |
·微卫星位点标记与南江黄羊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58-63页 |
·应用微卫星标记估计南江黄羊群体近交系数的研究 | 第63-65页 |
·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部分候选基因的SNP标记分析 | 第65-69页 |
·南江黄羊生长激素基因5’端区与exonl及部分intronl序列的PCR-RFLP检测及序列测定分析 | 第66-67页 |
·南江黄羊 GH基因5’端区基因多型性与体尺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67-68页 |
·南江黄羊 GHR基因5’端区启动子 P1的PCR-RFLP检测及序列测定分析 | 第68-69页 |
·南江黄羊 GHR基因5' 端区启动子 P1基因多态性(型)与体尺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69页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外元4及部分编码序列 SNP检测分析 | 第69页 |
·三种不同分子标记方法在南江黄羊群体中标记一致度的研究 | 第69-72页 |
·不同微卫星标记选择的标记一致度 | 第70-71页 |
·RAPD、微卫星和候选基因SNP三种不同分子标记方法选择的一致度 | 第71-72页 |
3. 讨论 | 第72-77页 |
·南江黄羊生长性能分子标记方法的几点讨论 | 第72-74页 |
·关于 RAPD扩增效果的分析 | 第72-73页 |
·关于微卫星标记效果的讨论 | 第73-74页 |
·关于 SNP标记的讨论 | 第74页 |
·关于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不同方法标记一致度 | 第74-75页 |
·关于对目标性状标记的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75-76页 |
·关于南江黄羊分子标记采样群体和采样方法对标记结果的影响 | 第76页 |
·关于候选基因标记位点多态性的问题 | 第76-77页 |
4. 结论 | 第77-79页 |
·RAPD标记与体尺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77页 |
·微卫星标记与体重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77页 |
·与生长性状相关的部分候选基因的SNP标记分析 | 第77页 |
·不同分子标记方法在南江黄羊群体中标记一致度的研究 | 第77-78页 |
·关于标记与采样方法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