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引言第11-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三、研究方法、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2-13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突破第13-15页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依据及其相关理论阐释第15-30页
 一、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第15-19页
  (一) 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二) 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第18-19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第19-24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第22-24页
 三、西方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观点第24-26页
  (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相关理论第24-25页
  (二) 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第25页
  (三)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第25页
  (四) 麦吉的“城乡一体化区域”理论第25-26页
  (五) 刘易斯.芒福德的“区域统一体”思想第26页
  (六) 赖特的“广亩城”理论第26页
 四、国内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第26-30页
  (一)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理论观点第27-28页
  (二) 关于城乡一体化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第28-30页
第二章 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制度分析第30-58页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第30-38页
  (一)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城乡的二元分割阶段第30-31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历史演进第31-34页
  (三)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制度分析第34-38页
 二、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现行制度分析第38-50页
  (一) 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中的制度经验评价第38-44页
  (二) 现行制度选择主客观原因分析第44-46页
  (三) 现行制度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作用及功能评价第46-50页
 三、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分析第50-58页
  (一) 制度弊端障碍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第50-53页
  (二) 制度缺失限制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53-55页
  (三) 制度改革滞后,与改革总体进程不相协调第55-58页
第三章 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制度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58-67页
 一、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概况与主要经验第58-61页
  (一) 几个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概况第58-59页
  (二) 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制度经验第59-61页
 二、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制度经验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第61-67页
  (一) 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制度经验的主要特点第61-62页
  (二) 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制度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62-67页
第四章 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第67-74页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第67-71页
  (一) 非正式制度因素第67-68页
  (二) 现行制度的完善程度第68-70页
  (三) 城乡一体化对新制度的需求第70-71页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评价指标第71-74页
  (一) 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71-72页
  (二) 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第72-74页
第五章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原则、思路与框架第74-88页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第74-77页
  (一) 必须突出公正第74页
  (二) 必须坚持均衡第74-75页
  (三) 必须体现民意第75-76页
  (四) 必须倾向农村第76-77页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第77-81页
  (一) 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目标确定第77-78页
  (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指导方针第78-79页
  (三) 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第79-81页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第81-88页
  (一) 城乡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制度创新第81-82页
  (二)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第82-83页
  (三) 城乡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第83页
  (四) 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创新第83-84页
  (五) 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第84-85页
  (六) 城乡环境与生态保护制度创新第85页
  (七) 非正式制度创新第85-88页
第六章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第88-100页
 一、明确制度创新的基点 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第88-92页
  (一) 消除户籍制度的二元性,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第88-89页
  (二) 消除土地制度的二元性,实现城乡土地权益等值化第89-90页
  (三) 消除就业制度的二元性,实现城乡劳动就业平等化第90页
  (四) 消除公共服务制度的二元性,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第90-92页
 二、着力制度创新的核心 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第92-96页
  (一) 农业 提高市场化程度,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第92-93页
  (二) 农村 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第93-94页
  (三) 农民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生活水平第94-96页
 三、夯实制度创新的保障 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形成创新的外部环境机制第96-100页
  (一) 完善政策体系,为一体化进程提供依据第96-97页
  (二) 加强法律建设,为一体化进程提供支撑第97-98页
  (三) 转变政府职能,为一体化进程提供服务第98-100页
结语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7页
后记第107-10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结构分类方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种间毒性作用机理
下一篇: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和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