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矿图智能绘制系统的研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1 绪论 | 第16-20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系统开发平台 | 第20-32页 |
| ·.NET框架 | 第20-23页 |
| ·.NET框架的组成 | 第21页 |
| ·.NET框架下语言转化过程 | 第21-22页 |
| ·.NET框架的特点 | 第22-23页 |
| ·C#语言的优越性 | 第23-24页 |
|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 | 第24-25页 |
| ·ADO.NET技术 | 第25-26页 |
| ·ADO.NET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 ·ADO.NET的优点 | 第26页 |
| ·Access数据库技术 | 第26-28页 |
|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的优势 | 第27页 |
| ·Visual C#访问Access数据库 | 第27-28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 第28-30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软件操作过程 | 第28-29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的内容及流程 | 第29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系统架构与开发方案的确定 | 第32-44页 |
| ·系统分析 | 第32-34页 |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32-33页 |
| ·系统总体需求 | 第33-34页 |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34-37页 |
| ·系统维护模块 | 第35页 |
| ·图纸管理模块 | 第35页 |
| ·通风矿图绘制模块 | 第35-36页 |
| ·风网解算模块 | 第36页 |
| ·用户管理模块 | 第36-37页 |
| ·系统使用帮助模块 | 第37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7-40页 |
|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7-40页 |
| ·混合开发方式 | 第40页 |
| ·开发框架模型设计 | 第40-42页 |
| ·三层体系结构 | 第40-41页 |
| ·基本框架模型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通风系统双线图自动绘制 | 第44-62页 |
| ·基础绘制数据的来源 | 第44-45页 |
|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 第45-47页 |
| ·类的设计 | 第47-48页 |
| ·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 | 第48-50页 |
| ·现有双线巷道自动生成算法 | 第48-49页 |
| ·改进的真双线法 | 第49-50页 |
| ·虚实交叉点处消隐处理 | 第50-51页 |
| ·矿图图例可视化动态加载实现的原理 | 第51-54页 |
| ·图例库的建立 | 第51-52页 |
| ·菜单加载的流程 | 第52页 |
| ·工具条加载的流程 | 第52-53页 |
| ·单实体即时绘图的实现流程 | 第53-54页 |
| ·模块功能的实现与应用 | 第54-60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54-56页 |
| ·自动绘制程序总体处理流程 | 第56页 |
| ·动态加载图例的实现 | 第56-59页 |
| ·实例应用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二维通风立体图智能绘制 | 第62-66页 |
| ·巷道二维立体模型简化 | 第62-63页 |
| ·二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方法 | 第63-65页 |
| ·拓展线标示原则 | 第63-64页 |
| ·闭合多段线填充法 | 第64-65页 |
| ·实例应用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6 三维通风立体图自动绘制 | 第66-74页 |
| ·巷道属性数据的采集 | 第66-67页 |
| ·采集方式 | 第66-67页 |
| ·交互采集流程 | 第67页 |
| ·巷道断面的简化原则 | 第67-68页 |
| ·三维巷道模型快速构建算法 | 第68页 |
| ·模块功能实现与应用 | 第68-72页 |
| ·后台数据库设计 | 第68-69页 |
| ·类的设计 | 第69-70页 |
| ·用户界面设计 | 第70-71页 |
| ·自动绘制程序流程图 | 第71页 |
| ·应用实例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7 通风网络图智能绘制 | 第74-92页 |
| ·与通风网络图相关的理论 | 第74页 |
| ·手工绘制通风网络图的一般步骤 | 第74-75页 |
| ·网络结构数据采集的简化原则 | 第75页 |
| ·计算机自动绘制通风网络图的原则 | 第75-76页 |
| ·网络结构数据交互采集 | 第76-77页 |
| ·通风网络图自动生成的基本原理 | 第77-81页 |
| ·物理图形数据的确定 | 第77-79页 |
| ·通风网络图各部件的具体绘制 | 第79-81页 |
| ·通风网络图可视化编辑 | 第81-83页 |
| ·多实体即时绘图 | 第81-82页 |
| ·用户个性化设计 | 第82-83页 |
| ·模块功能实现与应用 | 第83-90页 |
| ·后台数据库设计 | 第83-85页 |
| ·类的设计 | 第85-86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86-87页 |
| ·应用实例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主要结论 | 第92页 |
| ·展望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