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湘歌剧创作与声乐表演艺术互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开篇 | 第7-9页 |
一.中国歌剧步履追踪 | 第9-19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歌剧 | 第10-13页 |
1. 歌剧雏形期 | 第10-11页 |
2. 秧歌剧时期 | 第11-12页 |
3. 新歌剧诞生期 | 第12-13页 |
(二)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歌剧 | 第13-16页 |
1. “研习传统戏”和“洋为中用,土洋结合” | 第13-15页 |
2. 新歌剧改革后的呈现 | 第15-16页 |
(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歌剧 | 第16-18页 |
1. 走向濒危化 | 第16页 |
2. “雅”“俗”共赏,“正”“轻”相随 | 第16-17页 |
3. 中国式“大歌剧” | 第17-18页 |
(四) 中国歌剧的振兴 | 第18-19页 |
二.金湘与音乐创作 | 第19-23页 |
(一) 金湘的生平 | 第19-20页 |
(二) 金湘音乐作品创作简史 | 第20-23页 |
三.金湘歌剧创作的美学特征分析 | 第23-40页 |
(一) 金湘歌剧创作编年史 | 第23-26页 |
(二) 金湘歌剧创作之于美学 | 第26-40页 |
1. 金湘歌剧创作“文学美” | 第26-28页 |
2. 金湘歌剧创作“曲调美” | 第28-32页 |
3. 金湘歌剧创作“演唱美” | 第32-40页 |
四.金湘歌剧作品与中国声乐艺术的互动 | 第40-43页 |
(一) 与声乐舞台表演的互动 | 第40-41页 |
(二) 与声乐教学艺术的互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