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叶枯病水稻种质筛选及一个抗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6页 |
·水稻白叶枯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水稻白叶枯病及其抗病基因 | 第13-22页 |
·白叶枯病原菌无毒基因 | 第22页 |
·水稻与白叶枯病原菌的互作 | 第22-23页 |
·稻种资源及抗病分子育种 | 第23-24页 |
·稻种资源 | 第23-24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育种 | 第24页 |
·抗白叶枯病转基因育种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抗白叶枯病种质筛选 | 第26-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材料 | 第26-33页 |
·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 | 第33-34页 |
·粳稻与籼稻的白叶枯病发病率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地区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发病率分析 | 第35-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抗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 第39-54页 |
·材料 | 第39-43页 |
·水稻材料 | 第39页 |
·水稻白叶枯病菌系 | 第39页 |
·SSR 标记引物和 EST 标记引物 | 第39-43页 |
·方法 | 第43-46页 |
·材料种植 | 第43页 |
·群体构建 | 第43页 |
·接种与调查 | 第43-44页 |
·植物 DNA 的提取 | 第44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与程序 | 第44-45页 |
·PCR 产物检测 | 第45页 |
·标记与抗病基因的连锁分析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多菌系接种鉴定与抗谱分析 | 第46-47页 |
·定位群体对 P6 菌株的抗性反应及遗传分析 | 第47-48页 |
·分子标记定位 | 第48-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新抗源的鉴定 | 第53页 |
·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4-55页 |
·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 | 第54页 |
·抗性遗传分析和定位群体构建 | 第54页 |
·Xa39(t)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鉴定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