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论文

伪证罪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伪证罪立法的历史沿革第10-14页
 一、 我国古代关于伪证罪立法的演变过程第10-11页
 二、 新中国成立后伪证罪的立法演变第11-12页
 三、 国外伪证罪立法的历史沿革第12页
 四、 我国与国外历史上对于伪证罪规定的区别第12-14页
第二章 伪证罪犯罪构成要件分析第14-26页
 一、 伪证罪主体第14-18页
  (一) 证人第14-15页
  (二) 鉴定人第15页
  (三) 翻译人第15页
  (四) 记录人第15-16页
  (五) 伪证罪主体范围的疑难问题第16-18页
 二、 伪证罪客体第18-19页
 三、 伪证罪主观方面第19-20页
  (一) 关于伪证罪主观故意内容的分析第20页
  (二) 伪证罪犯罪目的的种类第20页
 四、 伪证罪客观方面第20-26页
  (一) 伪证行为的种类第21-22页
  (二) 对伪证行为中证人“虚假证明”中“虚假”一词的理解第22-23页
  (三) 如何理解伪证行为的对象第23-24页
  (四) 证人故意隐瞒部分事实仅陈述部分事实能否构成不作为的伪证罪第24-26页
第三章 司法实践中伪证罪所存在的若干问题第26-34页
 一、 伪证罪共犯问题第26-27页
  (一) 被告人为其利益教唆或协助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及翻译人作伪证的,是否成立伪证罪共犯第26页
  (二)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及翻译人之外的人能否构成伪证罪的共犯第26-27页
 二、 伪证罪罪数问题探析第27-34页
  (一) 行为人诬告陷害他人并作伪证的,是一罪还是数罪第27-28页
  (二) 在一个以上不同案件中作伪证的罪数问题第28页
  (三) 伪证罪犯罪形态探析第28-29页
  (四) 伪证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区别第29-34页
第四章 伪证罪的修改与完善第34-42页
 一、 伪证罪主体要件立法完善第34-36页
  (一) 伪证罪犯罪主体能否扩大到被害人第34-35页
  (二) 伪证罪主体能否扩大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第35-36页
 二、 伪证罪主体是否应该取消记录人—关于记录人虚假记录的分析第36-38页
 三、 伪证罪主观方面能否取消犯罪目的之分析第38页
 四、 能否应当扩大伪证罪适用范围之分析第38-40页
 五、 关于我国完善证前宣誓制度的建议第40-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罚的宽容性
下一篇:论嫖宿幼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