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现状及评述 | 第8-9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第二章 刘少奇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 第12-24页 |
·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思想创建 | 第12-13页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认识 | 第13-17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 第13-14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对独立性 | 第14-15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第15-17页 |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的首要任务 | 第17-24页 |
·引导农民个体经济过渡到农业集体 | 第18-19页 |
·组织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 | 第19-21页 |
·利用和发展私人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对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再认知 | 第24-35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嬗变 | 第24-28页 |
·东方落后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提出 | 第26-27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改变 | 第27-28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理论启发与现实意义 | 第28-35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理论启发 | 第28-30页 |
·“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30-32页 |
·对“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历史评价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贡献 | 第35-51页 |
·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思想 | 第35-40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 第35-37页 |
·建国初期提出“民主化与工业化”并重的基本口号 | 第37-38页 |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 第38-39页 |
·利用外资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 | 第39-40页 |
·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 第40-48页 |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有伟大功效的制度 | 第41-44页 |
·辨析民主集中制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44-45页 |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巩固执政基础 | 第45-48页 |
·对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再认知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