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我国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辩护冲突的涵义及形成机制 | 第10-19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辩护冲突的界定 | 第10-11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辩护冲突的特征与分类 | 第11-13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辩护冲突的特征 | 第11-12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辩护冲突的类型 | 第12-13页 |
·我国辩护冲突产生的条件与批判 | 第13-19页 |
·辩护冲突产生的法律条件 | 第13-15页 |
·辩护冲突现象存在的理论根源 | 第15-16页 |
·对所谓“律师独立辩护论”的质疑 | 第16-19页 |
第3章 应对辩护冲突的域外考察 | 第19-26页 |
·域外相关经验考察 | 第19-23页 |
·美国的情形 | 第19-21页 |
·德国、日本的情形 | 第21-23页 |
·域外相关经验评析 | 第23-26页 |
·两种辩护观的分野 | 第23-24页 |
·律师的角色定位对辩护观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4章 应对我国辩护冲突需考量的相关因素 | 第26-35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关系的双重属性 | 第26-29页 |
·民事委托代理关系 | 第26-27页 |
·委托辩护的刑事法属性 | 第27-28页 |
·双重属性的权衡 | 第28-29页 |
·刑事被告人的两种利益 | 第29-30页 |
·被告人的结果利益 | 第29页 |
·被告人的程序主体性利益 | 第29-30页 |
·两种利益的权衡 | 第30页 |
·基于不同目标的两类法律程序 | 第30-33页 |
·政策实施型程序中律师相对于当事人的独立性 | 第30-31页 |
·纠纷解决型程序中律师相对于当事人的独立性 | 第31-32页 |
·刑事诉讼目的论中的权衡 | 第32-33页 |
·辩护律师与被告人的沟通障碍 | 第33-35页 |
·被告人对案件知情权难以保障 | 第33页 |
·辩护律师行使会见权障碍重重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辩护冲突困境之解决 | 第35-39页 |
·确立有限的独立辩护模式 | 第35-36页 |
·辩护策略冲突的应对 | 第35页 |
·辩护立场冲突的应对 | 第35-36页 |
·确保充分有效沟通的措施 | 第36-39页 |
·保障辩护律师的会见权 | 第37页 |
·确立庭审中的辩护协商机制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