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两税法改革及其历史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唐代两税法的实施背景第9-19页
 一、 均田制的破坏第9-11页
  (一) 农户受田不足第9-10页
  (二) 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第10-11页
 二、 租庸调制的瓦解第11-14页
  (一) 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第11-12页
  (二) 农民逃户现象严重第12-13页
  (三) 户籍长期不造第13页
  (四) 税外加征无度第13-14页
 三、 安史之乱加剧财政危机第14-19页
  (一) 战乱导致财政收支紊乱第14-16页
  (二) 战后地方与中央争财第16-17页
  (三) 财政管理体制混乱第17-19页
第二章 唐代两税法内容解析第19-27页
 一、 两税法的基本税制第19-23页
  (一) 纳税主体与标准第19-20页
  (二) 税目与征税期限第20-22页
  (三) 征税手段第22-23页
 二、 两税法的制税原则第23-24页
  (一) 量出制入第23-24页
  (二) 量出制入原则提出的必然性第24页
 三、 两税法税收收入的分配与使用第24-27页
  (一) 两税三分制第24-25页
  (二) 税收的使用第25-27页
第三章 唐代两税法的实施与效果第27-35页
 一、 两税法的实施与“元和中兴”第27-32页
  (一) 两税法实施的成效第27-30页
  (二) “元和中兴”的“两税”保障第30-32页
 二、 两税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第32-35页
  (一) 资产评定方法不完善第32页
  (二) 两税之外又生苛杂第32-33页
  (三) 量出制入原则不成熟第33-35页
第四章 唐代两税法改革的历史总结与评价第35-46页
 一、 两税法的进步性第35-37页
  (一) 简化税制第35页
  (二) 计税依据公平化第35-36页
  (三) 赋税货币化第36页
  (四) 量出制入原则提出的先前性第36-37页
 二、 两税法的弊端第37-39页
  (一) 税额没有统一标准第37-38页
  (二) 折纳实物致农民负担加重第38-39页
  (三) 缺乏赋税蠲免和赈灾专项储备的规定第39页
 三、 两税法对唐代之后税制的影响第39-46页
  (一) 五代十国、宋赋税政策对两税法内容的沿革第39-41页
  (二) 明清赋税政策对两税法精神的继承第41-43页
  (三) 唐代两税法税制思想的启示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律语言模糊性之渊源、表现及后果
下一篇:唐代流动人口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