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篇 综述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hagocytophilum) | 第12-22页 |
1 微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机理 | 第12-14页 |
·分类和命名 | 第12-13页 |
·微生物学和致病机理 | 第13-14页 |
2 生态学和流行病学 | 第14-16页 |
·生态学 | 第14-15页 |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3 临床表现和诊断 | 第16-18页 |
·临床表现 | 第16-17页 |
·诊断 | 第17-18页 |
4 治疗 | 第18页 |
5 AnkA蛋白 | 第18-22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22-56页 |
实验一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 第22-46页 |
摘要 | 第2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5-44页 |
·蛋白序列分析 | 第35-39页 |
·ankA目的基因的扩增及纯化 | 第39页 |
·pEASY-T(+)-ankA重组质粒鉴定 | 第39-40页 |
·pEASY-T(+)-ankA质粒和表达质粒pET30a(+)双酶切 | 第40-41页 |
·酶切产物的纯化 | 第41页 |
·ankA目的基因的测序及对比结果 | 第41页 |
·小量诱导表达 | 第41-42页 |
·AnkA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2-43页 |
·重组蛋白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 | 第43页 |
·免疫印迹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意义 | 第44-45页 |
·融合蛋白与包涵体 | 第45-46页 |
实验二 三株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kA蛋白免疫原性差异性研究 | 第46-56页 |
摘要 | 第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51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1-55页 |
·ELISA预实验 | 第51页 |
·小鼠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ELISA以及Westernblot反应 | 第51-52页 |
·重组蛋白与立克次体目常见致病菌交叉反应—ELISA以及Westernblot反应 | 第52-53页 |
·AnkA重组蛋白交叉免疫分析—ELISA以及Westernblot反应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第三篇 试验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