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关于教育激励理论的概述 | 第8-14页 |
(一) 教育激励的内涵 | 第8页 |
(二) 教育激励的特征 | 第8-11页 |
1. 教育性 | 第8-9页 |
2. 精神性 | 第9页 |
3. 层次性 | 第9-10页 |
4. 及时性 | 第10页 |
5. 方向性 | 第10-11页 |
(三) 教育激励的功能 | 第11-14页 |
1. 导向功能 | 第11-12页 |
2. 强化功能 | 第12页 |
3. 动力功能 | 第12-13页 |
4. 调节功能 | 第13-14页 |
二、“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时代解读 | 第14-19页 |
(一) “雷锋精神”的主要内涵 | 第14-17页 |
1. 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精神 | 第14-15页 |
2. 大公无私、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 | 第15页 |
3. 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钉子”精神 | 第15-16页 |
4. 忠于本职、敬业爱岗的“螺丝钉”精神 | 第16页 |
5.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互助”精神 | 第16-17页 |
6. 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 第17页 |
7. 言而必行、心口如一的“诚实”精神 | 第17页 |
(二) “雷锋精神”的时代解读 | 第17-19页 |
1.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 | 第18页 |
2. “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 | 第18-19页 |
3.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有的财富 | 第19页 |
三、以教育激励原则为指导践行“雷锋精神” | 第19-23页 |
(一) 以针对性原则明确践行“雷锋精神”的目标 | 第19-20页 |
(二) 以有效性原则建立践行“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 第20-22页 |
(三) 以整体性原则完善践行“雷锋精神”的体系建设 | 第22-23页 |
四、践行“雷锋精神”需要建立“全方位教育激励”模式 | 第23-31页 |
(一) “全方位教育激励”模式对践行“雷锋精神”的意义 | 第23-25页 |
1. 有助于青年达到更高的思想道德要求 | 第23-24页 |
2. 有助于实现“雷锋精神”活动的常态化 | 第24页 |
3. 有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24-25页 |
(二) “全方位教育激励”模式的构建 | 第25-31页 |
1. 目标激励 | 第26-27页 |
2. 信任激励 | 第27页 |
3. 情感激励 | 第27-29页 |
4. 成就激励 | 第29页 |
5. 奖惩激励 | 第29-31页 |
五、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 | 第31-34页 |
(一) 用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激励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 第31页 |
(二) 学习“雷锋精神”中的传统美德,激励青年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道德自觉 | 第31页 |
(三) 学习雷锋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 | 第31-32页 |
(四) 学习雷锋积极的创新精神,激发青年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造者 | 第32页 |
(五) 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励青年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创业者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