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保障性住房运行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保障性住房研究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 第16-23页 |
·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6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公平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梳理 | 第18-23页 |
·中央住房保障政策 | 第18-20页 |
·湖北省住房保障政策 | 第20页 |
·武汉市住房保障政策 | 第20-23页 |
第3章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运行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武汉市住房保障对象界定 | 第23-25页 |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供需分析 | 第25-28页 |
·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供给分析 | 第26-28页 |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问题探析 | 第28-32页 |
·选址难 | 第28-29页 |
·审核难 | 第29-30页 |
·轮候难 | 第30-31页 |
·退出难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运行模式经验借鉴 | 第32-38页 |
·国内保障性住房成功模式借鉴 | 第32-35页 |
·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不设户籍限制 | 第32页 |
·科学细分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 | 第32-33页 |
·评分排序 轮候配房办法 | 第33-35页 |
·国外保障性住房运行模式启示 | 第35-38页 |
·奉行“居住融合”原则 | 第35页 |
·从“补砖头”到“补人头”的转变 | 第35-36页 |
·合理界定“保障”与“改善”的界限 | 第36-38页 |
第5章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运行模式优化 | 第38-54页 |
·武汉市住房保障范围拓展 | 第38-40页 |
·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 | 第38-39页 |
·新毕业大学生的住房保障 | 第39-40页 |
·武汉市住房保障方式创新 | 第40-43页 |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补贴方式向“需求补贴”过渡 | 第40-41页 |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向“以租为主”转变 | 第41-43页 |
·武汉市住房保障机制完善 | 第43-51页 |
·分配机制 | 第43-48页 |
·监管机制 | 第48-49页 |
·退出机制 | 第49-51页 |
·建立武汉市保障性住房的“内循环”运行模式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