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河处—朱天心小说中的认同困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1章 彼岸故乡 | 第13-25页 |
·构建“想象的中国” | 第13-15页 |
·父辈乡愁的延续 | 第13页 |
·爷爷胡兰成 | 第13-15页 |
·爱国情怀 | 第15-17页 |
·眷村经验 | 第17-19页 |
·童年生活的再现 | 第18页 |
·离散经验的书写 | 第18-19页 |
·困惑的开始:乡土文学论战 | 第19-25页 |
·当“三三青年”遇见“乡土派” | 第19-21页 |
·题材问题 | 第21-23页 |
·文学工具化 | 第23页 |
·乡土文学论战的反刍 | 第23-25页 |
第2章 此岸即故乡 | 第25-41页 |
·社会问题的省思 | 第26-30页 |
·儿童问题 | 第26-27页 |
·老人问题 | 第27-28页 |
·家庭妇女问题 | 第28-30页 |
·政治生活浮世绘 | 第30-35页 |
·反对运动偶像 | 第31-32页 |
·民主政治参与者 | 第32-33页 |
·政治理想的追求者 | 第33-34页 |
·悲剧英雄政治犯 | 第34-35页 |
·政治不正确 | 第35-41页 |
·政治与文学的龃龉 | 第35-36页 |
·信仰破灭后的怀疑 | 第36-38页 |
·“鬼影子”的干扰 | 第38-41页 |
第3章 故乡?他乡? | 第41-53页 |
·被误解的焦虑 | 第41-44页 |
·被遗忘的焦虑 | 第44-48页 |
·“老灵魂”与“遗民” | 第45页 |
·记忆之书 | 第45-48页 |
·不被认同的反击 | 第48-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