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分型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1 痤疮的中医研究概况 | 第12-25页 |
·古代文献对痤疮病因病机的描述 | 第12-14页 |
·近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7页 |
·痤疮的中医治疗 | 第17-22页 |
·中医内治法 | 第17-19页 |
·中医外治法 | 第19-21页 |
·针灸治疗 | 第21页 |
·特殊治疗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2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 第25-37页 |
·痤疮的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 | 第25-26页 |
·痤疮发病的相关因素 | 第26-33页 |
·雄激素 | 第26-27页 |
·微生物因素 | 第27-29页 |
·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 | 第29-30页 |
·免疫因素 | 第30-31页 |
·遗传 | 第31页 |
·心理精神 | 第31-32页 |
·日常生活习惯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7-66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1 研究内容 | 第38页 |
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中西医诊断标准 | 第38-39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8-39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9页 |
·纳入标准 | 第39页 |
·排除标准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家族史的确认 | 第40页 |
·皮肤分型标准 | 第40页 |
·病情分级标准 | 第40页 |
·中医症状分值 | 第40-41页 |
·熬夜情况 | 第41页 |
·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41页 |
·统计方法 | 第4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1-59页 |
·一般资料 | 第41-55页 |
·痤疮患者年龄分布 | 第41-44页 |
·痤疮患者性别分布 | 第44-45页 |
·痤疮患者家族史分布 | 第45页 |
·痤疮患者病程分布 | 第45-47页 |
·痤疮患者证型分布 | 第47-50页 |
·痤疮患者舌苔脉象分布 | 第50-51页 |
·痤疮患者皮肤类型分布 | 第51-53页 |
·痤疮患者职业分布 | 第53页 |
·痤疮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值分布 | 第53-55页 |
·痤疮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 第55-59页 |
·家族史与痤疮严重程度 | 第55-56页 |
·脘腹胀闷与痤疮的严重程度 | 第56-58页 |
·熬夜与痤疮的严重程度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5页 |
·患病情况 | 第59-63页 |
·年龄 | 第60页 |
·性别 | 第60页 |
·病程 | 第60-61页 |
·中医证型与痤疮分级 | 第61-62页 |
·皮肤类型 | 第62页 |
·职业 | 第62-63页 |
·相关因素 | 第63-65页 |
·家族史 | 第63-64页 |
·脘腹胀闷 | 第64页 |
·熬夜 | 第64-65页 |
5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件 痤疮病例报告表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