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t/h贫煤锅炉改烧烟煤可行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锅炉概况及改造设计烟煤特性分析 | 第15-27页 |
| ·锅炉设备概况 | 第15-25页 |
| ·炉膛 | 第15页 |
| ·燃烧系统 | 第15-18页 |
| ·汽水系统 | 第18-19页 |
| ·风烟系统 | 第19-20页 |
| ·制粉系统 | 第20-21页 |
| ·锅炉设计参数及设备规范 | 第21-24页 |
| ·煤质特性 | 第24-25页 |
| ·推荐煤质特性 | 第25页 |
| ·改造设计煤质特性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锅炉及辅机对烟煤适应性分析研究 | 第27-36页 |
| ·制粉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27-28页 |
| ·原煤仓 | 第27页 |
| ·给煤机及磨煤机 | 第27页 |
| ·排粉机 | 第27页 |
| ·制粉系统附属设备 | 第27-28页 |
| ·炉膛适应性分析 | 第28-29页 |
| ·燃烧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29页 |
| ·风烟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29-31页 |
| ·风粉混合物温度和速度 | 第29-30页 |
| ·一次风机 | 第30页 |
| ·一次风箱 | 第30页 |
| ·二次风系统 | 第30页 |
| ·烟气系统 | 第30-31页 |
| ·受热面及热力校核计算 | 第31-34页 |
| ·汽水参数 | 第33-34页 |
| ·飞灰含碳量 | 第34页 |
| ·各级烟温变化 | 第34页 |
| ·锅炉效率 | 第34页 |
| ·吹灰系统分析 | 第34-35页 |
| ·NOx排放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锅炉改烧烟煤改造方案比较与推荐 | 第36-45页 |
| ·直吹式改造方案 | 第37页 |
| ·炉烟干燥乏气热风复合送粉系统方案 | 第37-41页 |
| ·改造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 ·系统流程图 | 第39-41页 |
| ·乏气送粉系统改造方案 | 第41页 |
| ·三种改造方案的比较与推荐 | 第41-44页 |
| ·改造范围比较 | 第41-43页 |
| ·改造后锅炉性能比较 | 第43-44页 |
| ·投资费用和回收期比较 | 第44页 |
| ·改造方案选择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推荐改造方案初步设计 | 第45-57页 |
| ·系统改造方案 | 第45-53页 |
| ·制粉系统改造 | 第45-49页 |
| ·燃烧系统改造 | 第49-51页 |
| ·一次风系统改造 | 第51-52页 |
| ·压力冷风系统改造 | 第52页 |
| ·密封风及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改造 | 第52-53页 |
| ·吹灰系统改造 | 第53页 |
| ·锅炉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 第53-55页 |
| ·燃烧系统安全性 | 第53-54页 |
| ·制粉系统安全性 | 第54页 |
| ·风烟系统安全性 | 第54页 |
| ·汽水系统安全性 | 第54页 |
| ·尾部受热面磨损分析 | 第54页 |
| ·运行操作安全性 | 第54-55页 |
| ·改造后运行经济性分析 | 第55-56页 |
| ·NOx控制 | 第56页 |
| ·对尾部脱硝装置的影响分析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锅炉改烧烟煤后效益分析 | 第57-59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7-58页 |
| ·经济效益分析原则 | 第57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7-58页 |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8页 |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