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1 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测度指数 | 第16-25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6-20页 |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 第16页 |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 第16-17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7-20页 |
·产业内贸易的好处 | 第20页 |
·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指数 | 第20-21页 |
·G-L 指数 | 第20-21页 |
·Bruelhart 指数 | 第21页 |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规模经济 | 第21-22页 |
·人均国民收入 | 第22页 |
·外国直接投资 | 第22-23页 |
·地理距离 | 第23页 |
·贸易开放度 | 第23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23-24页 |
·产业发展水平 | 第24-25页 |
2 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现状 | 第25-32页 |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 | 第25-30页 |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 | 第25-26页 |
·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规模 | 第26-27页 |
·中俄两国间农产品贸易 | 第27-30页 |
·中俄农产品贸易结构 | 第30-32页 |
3 中俄农产品分类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 第32-40页 |
·农产品的界定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农产品的定义与分类 | 第32-33页 |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中俄农产品的 G-L 指数分析 | 第33-37页 |
·中俄农产品 G-L 分类分析 | 第33-34页 |
·中俄农产品细分类别的产业内分析 | 第34-36页 |
·中俄农产品总体 G-L 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中俄农产品的 Bruelhart 指数分析 | 第37-40页 |
·中俄农产品总的产业内分类别的 Bruelhart 分析 | 第37-38页 |
·中俄两国农产品的总体 Bruelhart 分析 | 第38-40页 |
4 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40-4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模型的检验和分析 | 第41-45页 |
·异方差的检验 | 第41-42页 |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实证分析的结论 | 第45-47页 |
5 提高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 | 第47-50页 |
·提高规模经济的程度 | 第47页 |
·积极的引进外国投资 | 第47-48页 |
·加大中国贸易开放度 | 第48页 |
·缩小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差距 | 第48-49页 |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