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牡丹的繁殖方式 | 第8页 |
·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种子培养研究 | 第8-9页 |
·芽培养研究 | 第9-10页 |
·生根培养研究 | 第10页 |
·离体培养增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生长调节剂对牡丹芽增殖的影响 | 第10-11页 |
·不同牡丹品种对增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影响增殖的因素 | 第11页 |
·植物组织材料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1-13页 |
·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 第11-12页 |
·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12页 |
·酶活性的变化 | 第12-13页 |
·植物试管苗玻璃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形态解剖学特征 | 第13页 |
·玻璃化苗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3-14页 |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 第14页 |
·玻璃化苗发生的机理 | 第14-15页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牡丹再生体系建立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 第18-42页 |
·材料与试剂、仪器 | 第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药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8-23页 |
·牡丹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8-21页 |
·牡丹子叶愈伤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 第21-22页 |
·牡丹增殖技术的研究 | 第22页 |
·Box-Behnken 试验设计不同激素组合进一步提高牡丹增殖系数 | 第22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牡丹增殖苗生根的影响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牡丹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子叶愈伤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26-30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牡丹增殖的影响 | 第30-32页 |
·Box-Behnken 试验设计进一步提高牡丹增殖系数 | 第32-38页 |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牡丹增殖苗生根的影响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第3章 牡丹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研究 | 第42-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42-44页 |
·不同处理对克服牡丹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牡丹正常苗与玻璃化苗生理生化测定 | 第43-44页 |
·牡丹正常苗与玻璃化苗形态学、细胞学比较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不同处理对克服牡丹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 | 第44-49页 |
·牡丹正常苗与玻璃化苗生理生化测定 | 第49-52页 |
·牡丹试管正常苗与玻璃化苗比较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