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 ·西医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脓毒症概念 | 第10页 |
| ·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 ·脓毒症有关凝血-炎症网络机理 | 第11-12页 |
| ·西医治疗进展 | 第12-13页 |
| ·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 | 第13-15页 |
| ·中医治疗脓毒症的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7-2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 ·脓毒症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 ·血瘀腑实证诊断标准 | 第18页 |
|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 ·剔除标准 | 第18页 |
| ·设计方案 | 第18-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样本量估计 | 第18-19页 |
| ·治疗方案 | 第19页 |
| ·疗程 | 第19页 |
| ·观察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19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9-20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20页 |
| ·终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第20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结果 | 第21-29页 |
| ·一般临床资料 | 第21页 |
|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同质性比较 | 第21-22页 |
|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 第22-26页 |
|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第26-27页 |
| ·药物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分析及讨论 | 第29-36页 |
| ·通腑活血法治疗脓毒症血瘀腑实证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 ·西医理论依据 | 第29页 |
| ·中医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 ·选择桃核承气汤的依据 | 第30-31页 |
| ·桃核承气汤的主治功效 | 第30页 |
| ·桃核承气汤的遣方用药 | 第30-31页 |
| ·凝血-炎症网络分析 | 第31-36页 |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凝血-炎症网络中炎症指标的影响 | 第32页 |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凝血-炎症网络中凝血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血瘀腑实证患者APACHEIII、SIRS、SAPSII评分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血瘀腑实证患者体温、呼吸的影响 | 第34页 |
| ·桃核承气汤对脓毒症血瘀腑实证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 第34页 |
| ·桃核承气汤与凝血-炎症网络及病情评分关联性分析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附录 | 第4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