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切花菊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杂交育种 | 第13-14页 |
·芽变育种 | 第14页 |
·诱变育种 | 第14-15页 |
·引种驯化 | 第15页 |
·分子育种 | 第15页 |
·菊花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6-17页 |
·再生途径的选择 | 第17-18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18页 |
·其他添加物质对菊花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18页 |
·细胞悬浮培养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植物悬浮细胞系建立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因子 | 第19-20页 |
·悬浮培养细胞的植株再生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切花菊不同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 | 第23-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数据统计 | 第24-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不同切花菊品种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外植休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对于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3 切花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 | 第36-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页 |
·数据统计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 第37-39页 |
·悬浮系生长特性的测定 | 第39-42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4 切花菊悬浮细胞再生 | 第44-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数据统计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培养方式对悬浮细胞再生的影响 | 第45-49页 |
·温度对悬浮细胞植板率的影响 | 第49页 |
·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 | 第49-51页 |
·不同悬浮细胞系中的细胞再生 | 第51-5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3-56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5 三个切花菊品种再生苗的生根移栽 | 第56-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材料 | 第56页 |
·方法 | 第56页 |
·数据统汁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不同生长素类型及浓度对再生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 第56-60页 |
·不同切花菊品种移栽比较 | 第6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讨论与结论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缩略语表 | 第68-69页 |
图版 | 第69-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