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矿区概况 | 第18-24页 |
·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19页 |
·自然地理、交通状况 | 第18-19页 |
·气象、水文 | 第19页 |
·矿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19-24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页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2-24页 |
第3章 煤层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机理分析 | 第24-42页 |
·矿区煤层分布及开采现状 | 第24-27页 |
·矿区煤层的分布状况 | 第24-26页 |
·矿区煤层开采现状 | 第26-27页 |
·地表变形的特征 | 第27-29页 |
·地表变形机理的分析 | 第29-35页 |
·研究区内的地表机理分析 | 第29-32页 |
·研究区内煤层开采引起上覆岩层变形的三带分析 | 第32-35页 |
·地表变形的监测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地表移动变形的理论计算 | 第42-55页 |
·计算地表移动变形的简化预测理论公式 | 第42-46页 |
·叠加计算多层煤层开采时地表移动变形的理论公式 | 第46-47页 |
·倾斜煤层采动(15~o≤≤55~o)移动变形计算 | 第47-49页 |
·倾斜煤层(15~o≤≤55~o)非充分采动移动变形计算 | 第47-48页 |
·倾斜煤层(15~o≤≤55~o)充分采动移动变形计算 | 第48-49页 |
·理论公式计算中参数的选取 | 第49-51页 |
·研究区参数的确定及理论计算 | 第51-54页 |
·研究区内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1-53页 |
·研究区内地表移动变形的理论上计算值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煤层开采引起地表变形的三维数值计算 | 第55-70页 |
·FLAC~3D 软件的简介 | 第55-56页 |
·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三维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7页 |
·开采前初始应力特征分析 | 第58-59页 |
·开采后应力及其剪应变增量分析 | 第59-64页 |
·开采后塑性区的分析 | 第64-65页 |
·开采后沉降分析 | 第65-67页 |
·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矿区因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