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 ·配位化学的发展 | 第9-10页 |
| ·多酸化学 | 第10-17页 |
| ·多酸的结构 | 第10-12页 |
| ·多酸的性质 | 第12-13页 |
| ·杂多酸的制备方法 | 第13页 |
| ·杂多酸的修饰 | 第13-15页 |
| ·杂多酸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 ·表征 | 第19-20页 |
| 第3章 钌吡啶-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0-40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化合物[Ru(2,2~ˊ-bipy)_3]_3(PW_12O_40)_2(1)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1-26页 |
| ·化合物(1)的制备 | 第21页 |
| ·化合物(1)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21-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 ·化合物[Ru(2,2~ˊ-bipy)_3]_3(PMo_12O_40)_2(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6-32页 |
| ·化合物(2)的制备 | 第26页 |
| ·化合物(2)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化合物[Ru(2,2~ˊ-bipy)_3]_2(SiW_12O_40)(3)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32-38页 |
| ·化合物(3)的制备 | 第32页 |
| ·化合物(3)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催化机理分析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大环铜-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5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化合物(CuC_12H_30N_6)_3(PW_12O_40)_2(4)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45页 |
| ·化合物(4)的制备 | 第40-41页 |
| ·化合物(4)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 ·化合物(CuC_12H_30N_6)_3(PMo_12O_40)_2(5)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50页 |
| ·化合物(5)的制备 | 第45页 |
| ·化合物(5)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化合物(CuC_12H_30N_6)_2(SiW_12O_40)(6)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54页 |
| ·化合物(6)的制备 | 第50页 |
| ·化合物(6)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 ·催化机理分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大环镍-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61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化合物(NiC_12H_30N_6)_3(PW_12O_40)_2(7)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59页 |
| ·化合物(7)的制备 | 第55-56页 |
| ·化合物(7)对 RHB 水溶液的催化实验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 ·催化机理分析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已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