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综述一 三阴乳腺癌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 基本概念的由来 | 第10页 |
2. 风险因素和流行病学 | 第10页 |
3. 生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4. 病理学特点 | 第11页 |
5. 三阴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 | 第11-12页 |
6. 治疗 | 第12-16页 |
7. 展望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页 |
综述二 粉防已碱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 古代文献概述 | 第21页 |
2. 粉防己碱药理 | 第21页 |
3. 抑制肿瘤生长 | 第21-23页 |
4. 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肿瘤的发生率 | 第23页 |
5. 放射增敏减毒 | 第23-24页 |
6. 化疗增敏 | 第24页 |
7. 结语 | 第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 三阴性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第26页 |
2.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抑制三阴性乳腺癌 | 第26-27页 |
3. 中药复方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 第27-28页 |
4. 中药对三阴性乳腺癌放化疗增敏减毒作用 | 第28-29页 |
5. 结语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裴晓华教授治疗三阴乳腺癌经验举隅 | 第31-35页 |
1. 三脏为本,扶正祛邪 | 第31页 |
2. 分期论治,病证兼顾 | 第31-32页 |
3. 讲究配伍,善用药对 | 第32页 |
4. 调畅情志,双管齐下 | 第32-33页 |
5. 病案举例 | 第33-34页 |
6. 结语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二部分 粉防已碱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 第35-60页 |
前言 | 第35-37页 |
实验一 粉防已碱对HCC1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37-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实验二 粉防已碱对HCC1937细胞学形态的影响 | 第44-4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实验三 粉防已碱对HCC1937细胞凋亡诱导的影响 | 第47-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实验四 粉防已碱对HCC1937细胞Bcl-2、Bax及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 第51-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56页 |
4.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