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关于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第12页
     ·风景名胜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尚少第12-13页
   ·相关概念第13-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3-14页
     ·风景名胜区第14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框架第20-21页
2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存问题和原因分析第21-26页
   ·立案管理不到位,保护信息较欠缺第21页
   ·旅游商品化严重,遗产内容被改变第21-22页
   ·保护方式不全面,物质载体被忽视第22页
   ·遗产宣传力度小,民众意识待增强第22-23页
     ·遗产宣传力度小第22-23页
     ·市场化程度有限第23页
   ·从业人员收入低,传承人出现断脉第23-24页
     ·专业学者队伍建设缓慢第23页
     ·从业人员队伍培养滞后第23-24页
     ·大学缺乏专门学科培养第24页
   ·没有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第24-26页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以泰山石敢当民俗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为例第26-38页
   ·泰山石敢当的形成要素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26-29页
     ·石敢当与石敢当民俗的形成第26-27页
     ·泰山石敢当形成与泰山信仰的关系第27-29页
     ·泰山石敢当的形成要素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29页
   ·泰山石敢当的表现形式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29-32页
     ·泰山石敢当文化遗存的表现形式第29-30页
     ·泰山石敢当表现形式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30-32页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价值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32-34页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价值第32-33页
     ·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价值形成第33-34页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价值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34页
   ·泰山石敢当的传播发展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34-36页
     ·泰山石敢当的传播发展第34-36页
     ·泰山石敢当的传播发展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36页
   ·小结第36-38页
4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第38-46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做好立档保存工作第38-39页
     ·建立、健全保护信息系统第38-39页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第39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创新旅游开发模式第39-41页
     ·旅游过程中传播遗产知识第39页
     ·旅游开发注重文化感受与体验第39页
     ·重视旅游产品开发第39-41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加强市场经营管理第41页
     ·优化市场管理机制第41页
     ·发掘遗产的经济效益第41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注重物质载体保护第41-42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深化文化内涵传承第42页
     ·加大遗产宣传力度第42页
     ·开展遗产专业教育第42页
   ·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加强传承人保护第42-44页
   ·风景名胜区应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点相结合第44页
   ·小结第44-46页
5 研究成果与课题展望第46-50页
   ·研究成果第46-48页
     ·解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所处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第46-47页
     ·提出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意见第47-48页
   ·创新点第48页
   ·课题展望第48-50页
     ·倡导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保护模式第48-49页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图表目录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新发展
下一篇: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