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目的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14-17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多重干湿交替下土壤水分消退变化及土壤氮素含量与水分相关性分析 | 第19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 第19-20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拟解决的问题和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拟解决问题 | 第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2-31页 |
·采样区概况 | 第22页 |
·土壤采集与预处理 | 第22页 |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 | 第22页 |
·土壤样品原始指标 | 第22页 |
·实验室培养方法 | 第22-24页 |
·实验组设计与管理 | 第23页 |
·取样方法与时间 | 第23-24页 |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4-31页 |
·主要理化指标 | 第24-25页 |
·生物学指标 | 第25-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多重干湿交替下的土壤水分与氮素转化分析 | 第31-35页 |
·多重干湿交替下的土壤水分消退规律 | 第31-32页 |
·干湿交替下各形态氮含量与土壤质量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 第35-46页 |
·不同水分状况下土壤各形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5-40页 |
·土壤NO_3~-N含量变化 | 第35-37页 |
·土壤NH_4~+-N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土壤TDN含量变化 | 第38-40页 |
·土壤净矿化氮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变化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氮素转化相关酶的影响 | 第46-64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细菌、真菌总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干湿交替对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 | 第47-48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 第48-49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9页 |
·干湿交替下氮素转化相关酶与土壤质量含水率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干温交替对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多重干湿交替下土壤水分消退变化及土壤氮素含量与水分相关性分析 | 第64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 第64-65页 |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66-68页 |
·存在问题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