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的临床观察及对PS/PSGL-1等表达的干预

缩略词索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第15-22页
 1. 研究对象第15页
 2. 诊断标准第15-19页
   ·冠心病诊断及冠状动脉评分第15-17页
   ·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第17页
   ·胸痹心痛合并眩晕诊断标准第17-18页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8-19页
 3. 疗效判定标准第19-20页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第19页
   ·硝酸甘油停减率第19页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第19-20页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20页
 4. 研究对象标准第20-22页
   ·纳入标准第20-21页
   ·排除标准第21-22页
第二部分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实验药物第22页
   ·实验器材第22-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实验分组第23页
   ·给药方法及疗程第23-24页
   ·样本采集第24页
   ·指标检测第24-25页
 3. 统计学处理第25-26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1. 相关性分析第26-28页
   ·Crouse积分、PS/PSGL-1等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PS、PSGL-1、PLA、PMA与Crouse积分相关性分析第27-28页
 2. 临床疗效分析第28-30页
   ·心绞痛疗效分析第28页
   ·硝酸甘油停减率分析第28-29页
   ·心电图疗效分析第29页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第29-30页
 3. 实验指标分析第30-34页
   ·心痛方对C-IMT、Crouse积分的影响第30-31页
   ·心痛方对血脂的影响第31-32页
   ·心痛方对PS、PSGL-1的影响第32-33页
   ·心痛方对PLA、PMA的影响第33-34页
 4. 不良反应分析第34-35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5-48页
 1. 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第35-37页
   ·病名源流第35-37页
   ·病因病机第37页
 2. PLT-WBC相互反应与AS相关性疾病第37-41页
   ·AS发病相关学说第37-39页
   ·CAD、颈动脉斑块与AS第39页
   ·PS/PSGL-1、PLA、PMA与PLT-NBC相互反应第39-40页
   ·西医学治疗进展第40-41页
 3. PLT-WBC相互反应与中医药研究第41页
 4. 心痛方立方之法及方解第41-45页
   ·导师对“心痛治肝”理论的认识第41-43页
   ·心痛方组方分析第43-45页
 5. 体会第45-47页
 6. 不足和展望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课题来源第53-54页
附图 PS/PSGL-1等流式报告图第54-55页
附录1 心痛方临床观察表第55-60页
附录2 综述第60-68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3 在读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H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加味桃四物汤坐浴用于低位肛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