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机器人的物体形状及姿态识别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4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形状及姿态识别直用的典型机器几平台第17-19页
   ·象形状特征及其在物体识别中的直用综述第19-27页
     ·形状表示与形状描述分类第19页
     ·点分布特征第19-22页
     ·形状区域特征第22-23页
     ·片段特征第23-26页
     ·骨架特征第26页
     ·LL较与分析第26-27页
   ·多视图三维物体识别方法综述第27-31页
     ·研究现状第27-30页
     ·LL较及分析第30-31页
   ·姿态估计综述第31-32页
     ·研究现状第31-32页
     ·LL较与分析第32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2-34页
第2章 基于全局和局部信息描述的形状匹配第34-52页
   ·引言第34-35页
   ·形状特征模型第35-40页
     ·点集特征模型第35-37页
     ·区域集模型第37-38页
     ·边缘部件特征模型第38-40页
   ·形状轮廓线分割及描述第40-42页
     ·形状轮廓线分割第40-41页
     ·描述方法第41-42页
   ·基于全局和局部信息描述的形状相似性度量第42-48页
     ·全局优化对齐第42-45页
     ·局部特征相似度计算第45-48页
   ·形状匹配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实验设计第48-49页
     ·Kimia数据集实验结果第49页
     ·MtEG.7数据集实验结果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基于形状片段特征的物体识别第52-76页
   ·引言第52-53页
   ·相关工作第53-55页
   ·形状片段提取及模型构建第55-61页
     ·形状片段提取与描述第55-59页
     ·形状片段相似度评价方法第59页
     ·基于形状片段的模型构建第59-61页
   ·基于局部形状片段及Hough变换的物体检测第61-65页
     ·基于局部形状片段的约束第61-63页
     ·基=Hough变换的物体检测第63-64页
     ·检验第64-65页
   ·基于局部形状特征约束的物体检测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5-75页
     ·检测结果与比较第66-71页
     ·实验分析与讨论第71-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基于多视图混合模板模型的三维物体识别第76-104页
   ·引言第76页
   ·相关知识第76-82页
     ·视几何第76-80页
     ·视点变换第80-82页
   ·基于多视图的三维物体建模第82-88页
     ·离散视点训练集片段特征及点集特征提取第82-84页
     ·片段及点集特征间的匹配第84页
     ·多视几何约束第84-86页
     ·新视点模型构建第86-88页
     ·多视图混合模板模型第88页
   ·Z三维物体识别第88-92页
   ·修视点分类第92-94页
   ·Z三维物体识别及视点分类实验与分析第94-102页
     ·实验设计第94-95页
     ·三维物体数据库检测实验与比较第95-98页
     ·修行几检测实验第98-102页
     ·视点分类实验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5章 基于形状片段特征匹配的三维物体姿态估计第104-118页
   ·引言第104-105页
   ·题问题描述第105-109页
     ·摄像机模型第105-107页
     ·三维物体姿态估计问题假设第107-109页
   ·修基于形状片段匹配的姿态检测第109-114页
     ·形状片段特征匹配第109-110页
     ·基于SylvesterTd程求解第110-114页
   ·物体姿态估计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4-116页
     ·仿真实验第114-115页
     ·自然场景测试实验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6章 面向机器人的物体形状与姿态识别实验研究第118-132页
   ·引言第118页
   ·实验平台第118-119页
   ·实验准备第119-122页
     ·摄像机标定第120页
     ·机手眼标定第120-122页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122-126页
     ·实验目的第122-123页
     ·实验内容第123页
     ·实验方法第123-124页
     ·实验实施第124-12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6-131页
     ·检测结果与比较第126-129页
     ·精度分析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个人简历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构件纳米切削过程及其力学特性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下一篇:2-2型CoFe2O4/PMN–PT复合薄膜取向生长与磁电耦合效应